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 题号:20282680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

2   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个方面?
(4)材料三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被通披)发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是当时狄夷的打扮)矣。

材料二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494年)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关系,并完善丝绸之路路线图。
①→河西走廊→②→中亚→西亚→欧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4)综上,指出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
2024-01-22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可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平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高《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并列举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的措施。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
2023-02-18更新 | 5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

材料一   


盟书亦称载书,是参盟者彼此取信的文献。侯马盟书的主盟人是春秋末晋国的正卿(执政者)赵鞅。当时,晋国“六卿强,公室卑”,赵氏是六卿之一。为对抗其他宗族,赵鞅多次召集同宗和投靠他的异姓举行盟誓,联络各种力量为己所用。侯马盟书即是盟誓的产物。它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毛笔手书字迹。

——摘编自降大任《侯马盟书的研究及价值意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侯马盟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分析侯马盟书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武关道是中原通往关中的要道。据《史记》记载,刘邦推翻秦朝就是从武关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分封到汉中做汉王。后来,刘邦举兵反抗项羽,从汉中出发,经过散关进攻陈仓,打败项羽。

但新出土的西汉简牍《胡家草场汉墓竹简》与《史记》记载不同:刘邦是从汉中经过武关进攻关中,最后打败项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史记》和汉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答题纸上填写字母)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材料三   

“红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如图为新疆尼雅遗址(西域古国“精绝国”)

出土的两件东汉时期的汉式织锦,是目前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用色最多的汉锦之一,上面分别织有汉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讨南羌”。“南羌”指的是河西走廊以南的诸羌,汉宣帝时时常骚扰边境。织锦文字与《汉书赵充国传》所记载的汉宣帝派赵充国率兵攻打西羌(即“南羌”)的史事相互印证。自从赵充国平羌乱之后,西陲基本安定。

——摘编自黄锦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与汉代思想在西域的传播》等


(3)从文化交流与边疆治理的角度,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四   王国维先生提倡二重证据法,说道:“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4)指出材料一至材料三中的“地下之新材料”。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类型历史材料的认识。
2023-01-04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