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0747499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避讳)强大(代指背景强大的人或势力),赏不私亲近(亲近的人)……期年之后,道不拾遗(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民不妄取(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之财),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论这一变化。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商君治秦”取得的效果。
(4)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5)综上所述,概括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回眸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历史发展演进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1)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材料二   



(2)西周的建立者?他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商纣王的军队建立了西周?
(3)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请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4)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四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春秋时期政治上出现了什么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对社会有何利弊?

材料五   如下图



(6)材料中两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材料六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史记·商君列传》


(7)请指出材料中变法的名称?该变法实施于哪一年?该变法起到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次变法对我们今天社会改革的启示?
2023-11-02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这种双向融合的现象,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摘编自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战国时,不断扩大的华夏族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为秦汉“天下为一”的大一统格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三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历史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天下为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二字在秦朝有了具体表现”。
(4)综上所述,你从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3-11-14更新 | 6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摘自《左传》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材料二 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拥有世袭的权利,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这就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材料三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桓公五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对象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存在的弊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2021-12-11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