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的设计除考虑实验目的外,还要考虑实验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___(填“B”、“C”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_
硫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稀释浓硫酸

ABCD

(2)查阅资料得知:反应物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既有上升又有下降的反应,叫做歧化反应。而与之相对应的,含有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只含有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归中反应。
试判断:下列反应中,属于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归中反应的是___________
                    
2024-06-05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九年级阶段性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一)
2 .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元素之义,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古希腊学者提出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水、木、火和空气”四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I.空气是元素吗?
(1)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如图1所示),产生白烟(成分为五氧化二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_____,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上述实验证明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因此,空气不是元素。

II.水是元素吗?
【实验探究】
(2)1781年,英国科学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水通电时能分解,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上述两个实验说明,水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图2为电解水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_____放在玻璃管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玻璃管a上方收集的气体_____,(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_____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玻璃管b上方收集的气体为_____,(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②实验表明,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老师指出,该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小组同学通过填写物质的构成及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理解了老师的说法。请将图3中的a、b、c三处填写完整a_____、b_____、c_____
III.木和火是元素吗?
(3)查阅资料:“木”(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CO)、氢气(H2)、甲烷(CH4)]、木焦油、木炭等,这种生产方式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由此判断“木”_____(填“是”或“不是”)元素。“火”不属于物质,因此,“火”不是元素。
IV.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4)课本上元素的概念是:“把具有……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其中“一类原子”包括_____
A 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所有原子                 
B 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所有原子
C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所有原子
(5)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重水(D2O)分子中的重氢原子(符号“D”)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否都是氢元素的原子,为什么? _____。从宏观的角度看,重水是由_____(填名称)元素组成的。
(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图4为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元素密码——元素周期表
(7)①自元素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已发现元素的排列规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图5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空白部分被墨水沾黑,图6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结合图6分析镁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_____
③图5中空白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周期,若用R表示该元素,则R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020-03-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3 .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_________(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ABCD
(2)通过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我们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已知 NaHSO4在水中能解离出Na+、H+,则关于它性质的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A.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其水溶液能与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C.向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的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变大
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可以判断非金属活动性:Cl2>Br2。通过,可以得出Cl2、Br2、I2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020-08-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资源共享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4 .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元素之义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古希腊学者提出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水、木、火和空气”四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I.空气是元素吗?
(1)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如下图所示),产生白烟(成分为五氧化二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____,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能否用碳代替磷进行实验,为什么?_____,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______,上述实验证明空气是可分的,因此,空气不是元素。

II.水是元素吗?
【实验探究】
(2)1781年,英国科学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水通电时能分解。上述两个实验说明,水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下图为电解水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放在玻璃管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__________玻璃管a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________(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___________ 放在玻璃管b
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___________玻璃管b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________(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②实验表明,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该化学变化________,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老师指出,该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小组同学通过填写物质的构成及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理解了老师的说法。请将下图填写完整。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木和火是元素吗?
(3)“木”(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CH4)、木焦油、木炭等,这种生产方式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由此判断“木”______(填“是”或“不是”)元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干馏与蒸馏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火”不属于物质,因此,“火”不是元素。
IV.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4)课本上元素的概念是:“把……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其中 “一类原子”包括_________
A.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所有原子   
B.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所有原子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所有原子
(5)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重水(D2O)分子中的重氢原子(符号“D”)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否都是氢元素的原子,为什么?___________。从宏观的角度看,重水是由________(填名称)组成的。
(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图为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元素密码—元素周期表
(7)①自元素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已发现元素的排列规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下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空白部分被墨水沾黑,图2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结合图2分析镁原子不显电子的原因________
③图1中空白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用R表示该元素,则R与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5 . 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都用到了“水”,若按照水在实验中的作用进行分类,可将实验D与______归为一组,理由是______
ABCD

(2)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①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
沉淀物Fe (OH)3Cu (OH)2Mg (OH)2
开始沉淀1.94.29.1
完全沉淀3.26.711.1
步骤二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
②步骤三中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 .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1)图甲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
(2)图乙是黄铜和纯铜片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说明黄铜的硬度______(填“>”或“<”)纯铜的硬度。
(3)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常温下铝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兴趣小组对“制镁企业不能使用CO2灭火器作为消防器材”的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实验操作】小组同学将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内,镁条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并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同学们对镁与CO2反应的产物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Ⅰ:产物是MgO和C;Ⅱ:产物是MgC2和C;III:产物是MgO、MgC2和C。某同学提出猜想Ⅱ一定是错误的,其依据是______
【查阅资料】MgO+H2OMg(OH)2;Mg+2H2OMg(OH)2+H2↑;MgC2+2H2O=Mg(OH)2+C2H2↑。C2H2为可燃性气体。
【实验分析】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热水,无气体放出,说明猜想_______不正确;
②请根据正确的猜想写出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灭火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用水浇灭    B.用CO2灭火    C.用沙子灭火
(5)某同学为验证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设计了两个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实验二中,针筒I、II内各有15mL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容器I内有m g锌片、容器II内有m g铁片(二者表面积相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盐酸迅速注入容器中,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
(6)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基本是合金,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会影响合金的性能。某兴趣小组对生铁的组成进行研究。称取生铁样品40g,把4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硫酸反应):
实验序号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10028.8
第2次10017.6
第3次100m
第4次1001.2
试计算:
①第3次剩余固体的质量m=______g;
②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徐州卷02)-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徐州卷)
7 . 学习化学近半年,同学们学会了由现象到性质、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1)某课外小组做如图这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

①“反应后”图示中应再填入_______个“”微粒;
②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C与实验_______(填A或B或D)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
A.B.C.D.
(4)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由定性走向定量的第一步,根据图回答问题:

资料:
①如图E、F、G三个实验的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②用图F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所用试剂不变,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
③H装置中利用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4g镁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______g。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天平应该向左倾斜。镁带完全燃烧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请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分析上述宏观实验可知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
2023-12-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八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8 . 金属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类物质,具有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金属这类物质的研究,为今后学习其它类别的物质提供思路和方法。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多选题,填序号)
a.汞属于液态金属
b.铜和铝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铁,钢是很纯的铁
d.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
(2)如图所示,某化学小组探究锌、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①老师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②请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填化学试剂即可)
(3)如图是污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
   
①写出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____
②写出一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如图是高炉炼铁示意图。请回答:
   
①焦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B区是一氧化碳的生成区域,请写出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冶炼560t含杂质4%的生铁,理论上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
2023-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9 . 身边的金属
(1)镓(Ga)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常用于半导体、合金、磁性材料等领域。已知镓在化合物中常为+3价,金属活动性顺序:Zn>Ga>Fe。
①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一类物质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某同学预测镓能与氧气反应,其依据是___________,查阅资料知,镓在常温下即能与氧气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要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验证锌、镓、铁的化学性质有差异,你的实验方案是(提供表面积相同的三种金属片,其他试剂与仪器自选)___________
(2)金属蚀刻又称光化学蚀刻,其原理是通过溶液与金属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凹凸。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利用蚀刻原理,用铜板做一幅蚀刻画,将铜板表面打磨并贴上保护膜后刻画出图案,再滴加蚀刻剂即可。

①下列溶液可做蚀刻剂的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选择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A.硫酸镁溶液B.稀盐酸C.硝酸银溶液
②若改为铝板蚀刻,则上述溶液可做蚀刻剂的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用铝板制作蚀刻画前需先用砂纸仔细打磨,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暖宝宝中的铁粉

①图1是某品牌暖宝宝的标签,暖宝宝发热的原因是袋内的铁粉与___________。反应放热。外袋材料使用不透气塑料是为了___________。暖宝宝袋内使用极细的铁粉而不是铁块,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某同学按照标签,自制暖宝宝,并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两种不同暖宝宝使用时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与市售暖宝宝相比,自制暖宝宝用来取暖的不足有(答两点)___________
③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为原料,利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电池中的金属
为探究化学反应能否产生电能,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连接装置后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小灯泡发光。由实验现象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23-02-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10 . 在生活中感悟化学原理。
(1)和家人一起包饺子。
①煮饺子:打开燃气灶阀门,燃气燃烧过程中将___能转化为热能。
②捞饺子:用漏勺将饺子捞出,利用的原理与如图A、B、C所示相同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③配蘸料:打开陈醋瓶能闻到醋的气味,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学校花园里的铁制工艺品生锈,同学们为铁艺刷油漆,以隔绝________
(3)溶液是生活中一类重要的物质,回答下列有关溶液的问题。
①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___(化学式);碘酒中溶质是___(化学式)。
②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③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用“>”连接)。
④P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⑥t2℃,将40g物质a加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g。
⑦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___
⑧为使图2试管中的饱和C溶液变浑浊,可向烧杯中加入物质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固体
2024-01-1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