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犁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四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中这些学派“各抒己见”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四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就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3-09-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崇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月考达标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习历史就是不断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时人争论】

材料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宴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愚,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分封制。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古人评述】

材料二   分封制被废除,从周朝衰落就开始了,不是一天的原因。即使让圣人复生,也要实行郡县制。

——编译自[]顾炎武《郡县论一》


【现代人总结】

材料三   中国政制比较成熟的重要表现,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上述材料,简述古往今来人们探究的话题。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上述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5-14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来自全国的民主党派、民主团体及无党派人士共商国是。在会上,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宋庆龄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民盟中央主席张澜说:“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回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022-09-1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

——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材料二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

材料三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3)据材料三,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14051433年,郑和奉朝廷之命,先后7次率领浩荡船队下西洋。郑和每次远航,船队满载金银货币和瓷器、丝绸、锦绮、麝香等各种货物,除了用于馈赠,还进行贸易,换回大量的珍珠、宝石、香料,以及珍禽异兽。郑和下西洋后,亚非各国纷纷遣使来与中国建交和进行贸易。据不完全统计,在明成祖朱棣时,就有60个国家数百次访问中国。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4)据材料四,说明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2-10-0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5 . 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012年2月20日与到访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刘志伟等人举行会谈,在提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时表示:“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历史需要总结】
读一些历史学著作,摘录一些笔记,经过整理、分析,你会收获不少历史认识。

(1)笔记(一)评述的是日本古代历史上哪一场重大变革?笔记(二)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
(2)在上述两个事件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实现了怎样的角色互换?
【历史不容忘却】
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安排同学在班上作《历史上的今天》的介绍,也是一种纪念方式。

(3)根据安排,李军同学需要在如右日历上所圈注的那一天作《历史上的今天》的发言,他准备介绍80年前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重大事件,该事件是什么?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
(4)名古屋市长的言论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你认为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2016-11-27更新 | 8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下学期单元检测历史试卷
6 . 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展开国事访问时表示,“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

——新华社《外国元首访华缘何青睐西安》


(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对中印两国交流所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材料四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
7 . 创新引领未来,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摘编自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   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适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并简要回答其影响。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初中部九年级模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8 . 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决策,所剩下的就是英、美、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他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实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星、许平、王洪生等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带来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李强在博鳌亚洲论论坛2023年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并简要评价这一格局。
(2)“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关系变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4)根据材料四回答,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2024-03-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王老师设计了“纪念百年党史”主题学习板块,请你完成各板块的问题探究。
任务一【缅怀先烈——汲取精神动力】
材料一 美国的战场指挥官范弗里特回忆抗美援朝战争时称:“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他们的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但他们是永远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材料二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任务二【健全法制——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三“54宪法”的诞生,见证了中国法制化进程的起步。“54宪法”所留给中国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在这里,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的第一步。在“54宪法”通过七天之后, 依据这部宪法的规定当选为第一任主席的毛泽东这材料四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
任务三【道路探索——总结失误教训〗

材料五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任务四【开启新征程——走向伟大复兴】

材料六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人民日报》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下列材料描述的人物分别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从中可以感受到哪些共同的时代精神?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4宪法”在我国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材料六中“从今以后”的“今”指的是什么事件?围绕着材料所说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
(5)综上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怎样的精神?
2024-03-23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与自由】

材料一   如下图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图甲、图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图甲到图乙变化的原因。

【革命与独立】

材料二   美利坚民族意识(独立意识)诞生于争取平等的斗争。自从1760年以来,英国政策的几乎每一个举措都在某种意义上使13个殖民地人感到他们在英帝国统治下没有平等的法律权利和政治地位……所以他们于177674日发表文件,宣告独立。

——摘编自波尔《类国平等的历程》


(2)指出材料二中“争取平等的斗争”的原因。如何评价这部文件?

【革命与专制】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特点就是广泛实战人民主权,追求平等。为了追求平等,革命者不仅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可担任官职,公共职务和职位,他们甚至敢于放弃一部分经济自由,对财产权加以限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中哪些史实能体现“广泛实践人权,追求平等”?

材料四   “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回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

——拿破仑


(4)材料四中拿破仑成为“藏着王冠的华盛顿”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拿破仑的统治有何积极影响?

【革命之共性】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以上国家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有哪些?
2024-01-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