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远古的传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北京人复原头像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B       骨耜

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自李根蟠等《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三

   

图C 黄帝陵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指出图A原始人类的生活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原始人类遗址的历史地位。
(2)与图C有关的人物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炎帝的主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的认识。
2023-09-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后世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哪两位传说中的人物?

材料二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说说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三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的作用。

材料四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艳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综合前面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2021-01-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治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历史虽然无言,但它却会说话……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才智,更是伟大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慢慢听懂,并从中有所得,有所思。

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于是武王巳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太公(指:齐太公姜子牙)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史记》

材料三: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A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

材料四:现在商王B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

——白话版《尚书.周书》

材料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厉王既亡,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

——《古本竹书纪年》


(1)夏王朝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一中提到“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在此之前,联盟首领的产生,采用何种方式?
(2)武王在哪场决战中战胜商军,建立周朝?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采取何种制度管理国家?太公属于周代贵族的哪一等级?
(3)材料三和四中,提到的人物“A”和“B”分别是谁?
(4)阅读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写出周厉王的举动引发的历史事件?其后,哪位国君在位时,西周被犬戎所灭?
(5)结合以上六则材料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颁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争霸对民族交融的影响。

材料三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步六孤
拔拔长孙贺兰
达奚独孤
乙旃叔孙勿忸于
丘穆陵尉迟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中的什么措施?这次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们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4-01-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与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之源】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民族一统】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民族交融】

材料三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历史趋势】

材料四   中国历史纪年表(夏一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写出对华夏族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战役。
(2)分析材料二中实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重要意义,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史有哪三个大分裂时期,并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024-02-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民新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材料一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并在年老时让位于禹。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整理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首领位置更替方式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关于西周灭亡的记载

①《清华简·系年》(能最大限度展现先秦古籍原貌的战国中晚期竹简)中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逐申后所生平王至西申,并围平王于西申,申侯联络西戎攻幽王,西周灭亡

②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通过烽火博得褒姒一笑,留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后又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平王),申侯怒,与犬戎攻幽王,西周灭亡


(2)结合所学,写出西周为巩固疆土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材料二中两则史料关于西周灭亡的记载有不同,按可信程度对其排序,并说出判断理由。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简表   

(这一制度)自秦朝至清朝,历两千余年,基本上都行之有效。经略边疆、稳定社会、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等都在中央政府的指挥下运作,上下一体的有效管理不仅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更有助于我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制度名称          
主要内容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

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

材料四汉武帝治国大事记(部分)

①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教授《诗》《书》《礼》《易》《春秋》。次年,罢黜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
②公元前127年,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③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培养儒生官僚

④公元前118年,下令将盐业和冶铁业垄断为国有,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一管理

⑤公元前113年,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

⑥公元前106年,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4)仿照示例,从材料四中选择相关联的两个事件,提炼观,点并加以说明。(示例所选材料除外)
【示例】选择事件:④⑤
观点:汉武帝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说明:汉武帝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还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三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史前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请写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两个,并指出“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2)据材料二,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属于哪一封国?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材料三,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2018-09-25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重庆市南岸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颁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步六孤
拔拔长孙贺兰
达奚独孤
乙旃叔孙勿忸于
丘穆陵尉迟

材料四: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们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争霸对民族交融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中的什么措施?这次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023-03-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县市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早期人类文明起源值得一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12月在北京周口店村龙骨山上,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后来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1)从材料可提取出北京人的哪些信息?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①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 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还会使用天然漆,还出土了象牙雕刻….

②半坡遗址有房屋、窖穴、壕沟,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厂。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建筑。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


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
等家畜;还用弓箭、长矛等捕猎;用鱼又等
捕鱼;也采集野果。出土了彩陶、骨针、陶
埙、纺轮等…
(2)据①②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之处。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3)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从中可读出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哪些贡献?
2020-10-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习近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点,华夏民族的“始祖”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谁凿空了汉与西域联系?西汉朝廷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是什么?,此举有何目的?
(3)根据材料三,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了什么现象?当时哪个改革促进了“汉化”?并列举出汉化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1-03-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