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禹治水、禅让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该记载的是(       
A.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铜刀B.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C.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盘D.汪沟遗址出土的丝织品
2024-01-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读经学史】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结合材料一,分析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写出对华夏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
【考古研史】

材料二


         
                 船形彩陶壶                           新时期时代陶器                                                     骨笛
          (陕西宝鸡出土)                                 上的刻画符号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


(2)以上出土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今人忆史】

材料三   史前社会里,洪水泛滥成灾。鲧治水采用填堵的办法,没有成效。大禹从前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采用新的方法治理洪水。他利用自然地形,把高地筑高加固,把低地挖得更低,让水流顺畅地排出,同时选择适当的地方蓄水用于灌溉,这个办法以疏导为主,把治水患和兴水利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阅读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依据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发掘的化石】


      

图1元谋人门齿化石                                     图2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材料二:【考古发掘的工具】


      

3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                         4黄河流域出土的骨器、角器

材料三【神话传说的人物】


      

5炎黄二帝                                                                                                      6尧舜禹传说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1中的化石出土于何地?图2中的化石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2)观察材料二,图3、4中的工具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所使用?
(3)观察材料三,图5中的黄炎二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图6中的谁因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得益于当时的哪种政治制度?
(4)从以上材料中,你认为研究历史的途径可以有哪些?
2023-10-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考古发掘的化石】


材料二:【考古发掘的工具】


材料三:【神话传说的人物】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1中的化石出土于何地?图2中的化石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2)观察材料二,图3、4中的工具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所使用?
(3)观察材料三,图5中的黄炎二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图6中的谁因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得益于当时的哪种政治制度?
(4)从以上材料中,你认为研究历史的途径可以有哪些?
2022-10-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教研集团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留下了丰厚的文明遗产。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朝章国典——制度创新】

(1)请根据思维图的提示,写出① 、③序号对应的相关制度的名称。(注:请写清楚序号,如①***制③***制)
【中原故里——薪火相传】

(2)殷墟位于河南安阳,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都”。将都城迁到这里的商王是谁?出土于这里的司母戊鼎有何地位?
【同文共轨——文明纽带】
名称:④__________
朝代:商周时期
概念: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3)根据以上信息的提示,将相关文字的信息补充完整。(注:请写清楚序号,如④名称是***),该文字的在我国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2023-11-1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制度不断革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材料二:【齐鲁大地】因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康、卫诸国,其中武王的弟弟且受封于鲁,故后世简称该地区为“鲁”。

——《地名里的中国故事》载于2022年第11期《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三:“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四:1976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利簋(如图)。该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2)山东被称为“鲁”或“齐鲁”与历史上的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如图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4)说出材料四中的“武征商”的战役名称。
2023-1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七里汤中学、文昌中学、乡下10所中学联考(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礼记·礼运》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材料A下图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里面的铭文记载说:周成王封克做医(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材料B《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材料四:1975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泰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左图)经研究发现,该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斐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哀的家书。在家书里,黑夫兄弟问候和关切家人。还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我国史前时期的哪一种民主制度?该制度选拔部落首领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其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3)材料A和材料B中提及到的制度是什么?
材料A和材料B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_。
(4)材料四黑夫与惊的木牍家书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佐证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一内容?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能从根本上瓦解奴隶制度?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4-01-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远古居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材料三:“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2)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2024-01-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陶县梧桐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约七千年的长江流域,出现了耕地用的耒耜。


材料二   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文物近7000件。

——摘编自《文明起源》

材料三   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他们已经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并在居住区内建起围栏,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还制作大量彩陶盛放食物。

——据网络资料整理

材料四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五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1)材料一中耒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3)材料四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五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例来。
2023-11-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京人被发现的意义。

材料二

通过1973年和1977年冬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品等文物近7000件。
——摘编自《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
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需要有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以下三种: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来看,半坡人已学会使用弓箭;二靠捕鱼,他们已发明了渔网;三靠种植,半坡人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已进入到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现已发现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植粟。半坡人还制作了大批的彩陶。总的来看,这些彩陶图案,如游动的鱼、奔驰的鹿,应是他们渔猎的写照。

——摘编自《史前再现:半坡遗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居住房屋和种植作物方面有哪些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有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写出与这一英雄人物相关的典故。
2023-01-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