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禹治水、禅让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秦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街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反映的制度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制度名称。并说说该制度实施后产生的政治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公”中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名称。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
2023-10-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新建的“殖民基点”,很像是“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典型例子。“天下为家”的局面反映了什么制度的开始?
(2)材料二中“周的创造”是什么?结合所学说说,这一“创造”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夏、商、周三朝政权的更迭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 .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摘编自《墨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一例说明古代的哪位先贤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材料二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调节了哪些社会关系,并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三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其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府奴婢。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并分析该变法产生的时代价值。
2023-11-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原始禅让制将尧、舜、禹三位著名的部族联盟首领联系了起来,它的传位标准是(     
A.贤德B.血缘C.家世背景D.财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
(1)背景: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2)含义:是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____之人。
2.大禹治水:____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____的方法,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2021-08-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6 . 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重大制度等是组成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因素。为了掌握这些历史知识,张老师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图解历史事件】

(1)观察上述地图,结合史实说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简述淝水之战的背景及影响。
任务二【阐释古代制度】

A、尧→舜→禹

B、周天子一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C、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郡→县


(2)三幅简易图均反映的是古代制度。A制度有何特点?B制度的实行产生了什么作用?请你具体解释C制度。
任务三【解析历史现象】
(3)下边材料在哪几个角度叙述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有何意义?

①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②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④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


任务四【解读重大改革】

①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②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4)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改革·前行”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
2020-02-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请依据上述评价人物的标准,任意挑选下列其中任何一个人物进行评价。
大禹   商鞅  秦始皇  汉武帝
2018-02-0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材料解析测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左传》

材料二   禹在外治水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1)“禹功”是指什么?
(2)禹取得这些功绩的背景是什么?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017-10-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17年秋季七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9 .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先民遗迹】


(1)上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处(填写图一中字母即可)。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

活动二【了解先民生活】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时空定位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的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自然环境气温暖湿润寒冷多风
生产与生活人工栽培水稻;饲养猪、狗、水牛;使用磨制石器;建造干栏式房屋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2)依据表格内容概括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至少两)指出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活动三【讲述先民故事】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古乐》


(3)阅读活动三图示请补全①②之处。从中可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4)请给这次探究活动拟一个主题。
2024-03-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农业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你对中国早期农业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农业起源】

材料一   


   ——部编版七上历史

材料二   禹(图3)伤(感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治水未成功)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以决(疏通)九川致(通达)四海,浚(疏通)畎浍(河渠)致之川。

——《史记》


(1)图1中B处原始遗址名称是什么?这里的原始居民培育出的农作物作为我们今天南方的主要食物之一。这种农作物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2是图1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
(3)根据材料二指出,大禹治水的措施是什么?从禹的治水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答出2个即可)

【铁器牛耕推广】

材料三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至迟在春秋末年,一些诸侯国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部编版七上历史


(4)根据材料三、归纳春秋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

【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四   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井田中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耕织和军功)之堂,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固,倾(灭亡)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五   据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5)根据材料四、五、概括都江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6)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综上、概括中国古代农业高度发达的具体表现(成果)。(答出两条即可)
2024-03-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