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时期,齐桓公并国三十;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秦穆公并国十二;到战国初期,西周初年的将近一百个国家仅余十几个。由此可知,诸侯争霸
A.阻碍了社会经济进步B.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C.促进了国家局部统一D.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
2020-09-12更新 | 752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侨中片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
2022-05-19更新 | 183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四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
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021-10-28更新 | 361次组卷 | 21卷引用:【区级联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的变革时期。让我们跟随兴趣小组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的年代。
【社会经济】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二春秋战国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1)上面两幅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思想文化】

材料二:

墨子

孟子

韩非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
坚甲利兵矣。”
“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请依据材料二表格中三位思想家的言论,概括他们的核心主张。
【政治局面】

材料三: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


(3)材料三说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军事斗争】

材料四: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说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2022-09-12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动荡主要表现在(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B.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C.周王室势力逐渐衰微D.诸侯之间争霸战争不断
8 .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历史的缩影,如退避三舍、唇亡齿寒、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B.社会生产快速发展
C.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连绵D.思想文化空前活跃
9 .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激烈,呈分裂趋势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2020-08-19更新 | 769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三中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可见,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A.严重破坏人民的生产生活B.使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C.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