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七雄征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0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孟子·告子》记载:“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今鲁方百里者五。”这反映了战国时期鲁国(     
A.实力增强B.战乱不断C.成为霸主D.社会稳定
2 . 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年有10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而且越来越少。这反映出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诸侯争霸B.民族交融C.走向统一D.中央集权
3 .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A.井田制趋于瓦解B.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C.兼并战争的连绵不断D.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2024-02-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经过近300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战国初年,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其中势力较强的战国七雄大都是多民族政权,齐国有东夷各族,秦国有西戎各族,燕国有狄族,楚国有夷族,越族等。中原的华夏族在与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这说明(     
A.战争使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各诸侯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兼并战争客观上推动民族交融D.兼并战争导致了民主政治瓦解
2024-02-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将分天下为36郡,以郡辖县。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为破解这一困局建立了什么制度?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在秦代地方制度基础土,先后分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日渐膨胀,对西汉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在秦基础上,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新变化?并根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呈现出的总体趋势。
2024-02-27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华益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战国形势图                                                                         图B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汉通西域,将西域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形成了中国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汪高鑫《汉代的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材料三



(1)材料 中图A 反映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①处的_______(诸侯国)就是其中之一,这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___________”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扩展疆域;公元前_______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图 B 中②处_________(地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纠举一位为西汉王朝“通西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并指出汉朝采取的“将西域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的重大举措。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析这一时期“五族内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4-02-2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2)根据材料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形式。人口迁徙对南方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学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4)总结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交融?
2024-02-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所列举的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①长平之战   ②垓下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桂陵之战   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④⑤
2024-02-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请你运用所学握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


(1)成语典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请选择下面的成语典故填入表格中相应位置。
①三顾茅庐       ②纸上谈兵       ③草木皆兵       ④卧薪尝胆

时期

成语典故

时期

成语典故

春秋


东汉


战国


晋朝



(2)根据年代尺所示西汉建立到灭亡的时间,计算西汉存在了多少年。在年代尺中,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哪一政权?哪一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
(3)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两项措施,如何评价该事件。
2024-02-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时代特点(     
A.民族交融B.文化繁荣C.等级森严D.战争不断
2024-02-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初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