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所损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的孔子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诸子百家主要代表人物表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儒家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____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整理

材料三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1)根据材料一,写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分析孔子宣扬的政治主张“不为各国采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在表格中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人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老子的政治主张。写出老子创立的学派。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 . 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横线处应填(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_____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2022-07-29更新 | 1182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一个霸主是______;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
2022-06-2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史称
A.诸侯争霸B.战国争雄C.百家争鸣D.独尊儒术
2022-04-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私学的盛行B.诸侯的兼并战争
C.社会的大变革D.士人的解放
2022-02-22更新 | 245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3-2014年海南文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8 . 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开创性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

材料二

A.文景二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有大量的金钱,库存粮食和铜钱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B.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材料三 (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注:十二年,建造咸阳城,修筑冀阙,秦迁都于咸阳。合并各小乡聚,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共四十一县。规划田亩,设置阡陌。)

——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表现,指出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简述材料二中“(孝公)十二年,……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该事件有何影响?
2022-01-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苏州高新区二中共同体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

——王国维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重要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4)材料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代表人物是?
2022-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