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的亲属宗族没有建立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1)这里的“新法”指的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得到了哪位国君的支持?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2)诗中的“秦王”是谁?诗中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为了完成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完成此表。

措施
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①                                      
文化统一②                                      
经济统一③                                      ,统一度量衡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开通灵渠,北击匈奴,修筑④                                      

(4)材料三中所述事件导致哪次农民起义爆发?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我们从“秦国兴亡史”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023-12-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诗词是与中国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下面毛泽东的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摘编自《文献通考》


(1)“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政治上分别有什么举措?
(2)唐宗宋祖各指的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3)唐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以下内容体现的举措是(     
A.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职权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4)宋祖设置“通判”这一官职的职能和作用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从谁直接控制入手,把地方军、政、财政都收归中央的?
(6)宋朝儿童启蒙读物《神通诗》的开头一句就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则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这反映了宋朝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重内轻外D.重男轻女
2023-08-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江县育英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该诗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是采用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来建立这一 制度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思想大一统的?
2020-1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非博士官所职,不得收藏拥有《诗》《书》、诸子百家之书,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卒杀……。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是谁提出的建议?该建议可以用文中哪二字来概括?
(2)材料一中“上”指哪位皇帝?他采纳建议而削弱了哪个阶层的势力?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4)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5)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法令指的是秦始皇实行的什么措施?
(6)对于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建议,你认为哪种主张更高明?为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诗句中“秦王扫六合”所指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发生在何时?
(3)材料三反映出“王”采取了哪项措施?
(4)对于材料四中的“文字异形”,“王”采取了什么措施?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哪种文字?
2020-05-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伦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物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半坡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1)诗中“农耕既普及”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请你举出诗句中“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
如图秦长城遗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初长城的修建的目的是什么?请说出它的起止点。
2019-11-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所示信息,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