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材料二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长城的评价是:“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长城对秦朝的影响,分析长城的当代价值。
2024-02-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3-24七年级上·湖北荆州·期末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来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等。

——来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坐具

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2024-02-26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江西专用)
3 . 中华民族历史久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三   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材料四   


——以上材料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黄河流域有哪些较大的部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统治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
(4)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四中的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2024-02-2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材料二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民族间交流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观察下表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融(降职罢免),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拔拔长孙
丘穆陵贺赖
步六孤独孤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措施。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材料五   这一民族大融合,虽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5)根据材料五,概括“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4-02-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朝)修筑的驰道网以首都为中心,向各方伸展到大部分边远地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驰道,皇帝统一了中国两轮车的车轴长度”。这些措施(     
A.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管理B.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C.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D.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2024-02-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6 . 秦朝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下图是秦朝“宜阳津印”,图上的汉字最可能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2024-02-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7 . 下列属于秦始皇的事迹的是(     
A.创立郡县制B.统一货币,铸五铢钱C.派兵北击匈奴D.创立王位世袭制
2024-02-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运,历史兴趣小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协助完成。

材料一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

材料二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材料三   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 皮太贵。东汉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材料四


材料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根据、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蒙。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2)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他的政治主张是?“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
(3)有学者认为“世界受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请谈谈理由。
(4)请写出材料四作品的作者及历史地位。
(5)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4-02-0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3-24七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
9 .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探究我国古代的两次改革:

材料一: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毋。

——《资治通鉴》

材料三:

鲜卑姓汉姓鲜卑性汉姓
拓跋步六孤
贺楼贺赖
邱穆陵独孤
(1)材料一中对后世行政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内容是什么?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2)材料二、三涉及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两项措施?改革有何影响?
(3)纵观古今变法,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甚至变法者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024-02-06更新 | 24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江西专用)
10 .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材料表明(       
A.秦始皇比汉武帝残暴B.两种手段的目的都是维护统治
C.汉朝读书人待遇优厚D.秦汉时期是思想文化繁荣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