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不断地交融中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长城分布图                                                                    图二 西汉与匈奴战争示意图

材料二   蜀汉在丞相……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职…择中原大姓(汉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材料五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了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秦汉时期的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改善民族关系的“蜀汉的丞相”是谁。
(3)依据材料三图片,列举两个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
(4)材料四中的“魏主”是指哪位皇帝?材料中“魏主”改革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5)根据材料五概括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表现。
(6)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族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逐渐形成团结的多民族大家庭。作为青少年的你们,在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2024-04-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五   开凿于初唐(唐618—907年)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于是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摘自莫高窟第323窟故事

材料六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4)材料四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5)材料五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6)根据材料六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24-03-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都江堰                                     图B 秦和匈奴对峙图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究、鸟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些文化。量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1)材料一图A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公元前_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图B是秦朝修建的抵御匈奴的军事工程__________,西汉时该工程向西延伸至西域境内,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____管理西域。
(2)指出材料二中西汉政府“派使臣联合西域”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
(3)世界文化遗产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你还知道哪项陕西境内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2024-02-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觐的义务。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从材料一中看出,远古传说中与“选贤与能”相关的是哪一制度?“天下为家”表明夏朝建立后这一制度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哪一重要制度?“封诸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2024-03-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富宁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三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主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请写出秦长城的东西起点。
(2)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简述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两大趋势,并任意列举两个内迁的少数民族。
(3)阅读材料三,请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2024-03-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众多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瑰宝。
【遗产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遗产二   万里长城】

【遗产三   曲阜孔庙】

【遗产四   丝绸之路】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二十五史详解》


                                      丝绸之路示意图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复原头像和山顶洞人复原头像的比较观察,你认为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确定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理由是什么?
(2)认真观察以上两幅地图,秦统一后,将战国时期哪几个国家的长城连接起来修筑成万里长城?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将孔子的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精神支柱的君主是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2024-02-2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和中国文化的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七年级三班的同学决定以此为主题,策划一场历史文化展览活动。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展览提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一起来完成它。
任务一   拟定提纲
展览主题秦汉时期:A_______(阶段特征)
时间·地点2024年1月20日·校园宣传栏
展览内容梳理
政治①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出现“文景之治”;西汉王朝在“B_____”在位时期达到鼎盛。
对外交往西汉时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科技文化两汉时期在造纸术和医学上取得突出成就,领先世界。

(1)A.________        B.________
任务二   审核史料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在确定了展览内容以后,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收集到了相关史料。
史料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

西汉早期纸质地图残片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证史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是秦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②使用该实物史料证明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贡献。③使用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证明西汉时期中外文明交往的内容丰富。
仿照示例进行修改示例:
①问题:都江堰修建于秦国。
①建议:使用长城作为秦朝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②问题:
②建议:
③问题:
③建议:

(2)请仿照示例,对史料进行审核,完成相应任务。
任务三   撰写前言
(3)布展完毕后,需要写一段前言对秦汉时期进行简要介绍,请你紧扣阶段特征完成这一任务。(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0-100字左右)
8 .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李老师以“多元一体•国家统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1)上述史料中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请用示意图表示“地理区域”的范围。
(2)观察上图,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举措及其影响。
(3)图片定格着历史。下图反映的民族交融体现在哪几方面?这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胡人牛耕图                                                                   (摹绘自敦煌壁画)                                     北魏陶俑
(4)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巩固•大一统”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时间(公元前)

史实

134年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很受武帝赏识

127年

颁布推恩令

119年

实行盐铁专卖

119年

漠北大决战

118年

铸五铢钱

2024-02-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秦朝形势图                                                                                                      图2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1)材料一图1中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①。又派兵开凿②,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图2中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是③(地名)。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④(官职),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材料二   “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2)依据材料二、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2-1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区联考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秦朝疆域辽阔。以下能正确反映秦朝疆域四至的示意图是(     
A.B.
C.D.
2024-02-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