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中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二 对于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缔造者秦始皇,史学家的评价是不同的。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而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却认为: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关于评价秦始皇的观点。(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2016-12-12更新 | 9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2 . 民主法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继承了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封建法治传统,以法为本,厉行“法治”。秦律确立了一套即为严峻和残酷的定罪量刑标准,死刑种类多而野蛮,且动则滥用,即使对一些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年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摘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美国宪法的第一项原则就是分权制约与平衡原则。……通过权力的分离和混合而产生的各种机构,每部分都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才能使政府运作,而每部分也都愿意制约与平衡其他部分的权力。这种分权和制衡的精巧设计,是为了“控制政府滥用权力”——强迫政府控制自己。这种结构,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称之为“互相抑制的和谐体制。”

——摘编自雷安降《制衡分枚理论在美国宪政中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王朝厉行‘法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两部法律的异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权制约与平衡”的具体表现,并简述其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3 . 文明・传承・自信
【文字篇】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诏书发至桂林,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一,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1)请写出上图中文字的名称        ,材料一中“书同文”的“文”是指        
(选择对应的选项)(A.小篆B.甲骨文)
【思想篇】

材料二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2)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写出“百家”中的两家。
【制度篇】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四   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列举出这一时期中国的两项科技发明。
(5)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请你综合本题四则材料论证这一观点。(至少要选取两则材料)
2019-03-0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七年级上·湖北孝感·期末
4 . 【纵论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解题思路:先简要概括,再分别结合史实辩证论证其功过表现与影响(以史为重,史论结合),最后总评。要坚持

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分析。

时代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不能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现在的时代要求去苛求古人。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   有人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依据以上材料信息,以本学期历史课程中的史实为论点,自拟题目,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3-09-25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对“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历史学家翦伯赞说:“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秦始皇的: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


请运用中国古代史中关于秦始皇的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2023-04-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片区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学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交通的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材料一   从夏朝到战国的一千八百年中,中国历史上民族与民族间不断进行混合运动。战国末年,民族混合运动大体成熟,于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秦汉大一统民族出现了。

先秦民族混合运动的发展,使先秦交通达到了某一水平,同时,先秦交通的新进展也推动了这种民族混合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先秦的“民族混合运动”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新时代。概括先秦交通发展与“民族混合运动”的相互关系。

材料二   《秦朝驰道方向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说出秦朝驰道走向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驰道对国家的作用。

材料三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记载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的情形。新疆出土了“马人”武士毛织物。上面有希腊神话中吹奏竖笛的半人半马怪,乐器来自古代西亚。织法极富立体感,这种由西方传到新疆的织造技术,对中国唐宋时代的丝织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周菁葆《丝绸之路与汉代西域的毛纺织技术》等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材料四   江、河、淮、汉,几乎全是自西而东的天然水道,不能在南北沟通上发挥作用。隋朝修建的大运河,独能具备这种条件。大运河是由通济渠和永济渠等联络而成,通济渠的开凿利用一部分鸿沟的旧水道,永济渠利用一部分天然河道。唐初,关中的粮食不够京师民众食用,就用大运河运东南之粟,以资补助;唐中叶以后,大运河中段简直是中央政府的支柱,如有阻碍,立时感到恐慌。宋朝称通济渠为汴河,《宋史》记载:“汴水横亘中国……半天下之利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4)依据材料四,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大运河的特点是利用旧水道或天然河流进行修建,沟通了南北。       (       )
②大运河促进了经济交流,但是在巩固政权方面作用不明显。       (       )
③隋朝大运河为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       )

材料五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1500年代之后的200多年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人类有了新的全球性视野,物种的全球性扩散,产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等。他在《全球通史》中呈现了以下史实:

①人们的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

②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大半未探明。

③欧洲的橄榄树和葡萄树到了美洲,而美洲的印第安人贡献出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④美洲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等供应欧洲,三角贸易发展起来。

⑤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


(5)依据材料五,将史实和结论正确搭配。(写序号)
结论一:人类有了新的全球性视野。史实一:____
结论二:物种的全球性扩散。       史实二:____
结论三:产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史实三:____

材料六   19世纪30年代,作为工业革命先行部门的棉纺织业已经完成了技术革命,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使货物待运量大增,运输范围扩大。1830年,英国公共马车的速度已接近技术极限,时速为10英里左右。而史蒂芬孙驾驶的机车时速为15英里,之后速度不断提升。就客运而言,乘客普遍感到乘坐火车更安全、更舒适。1842~1870年,联合王国铁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净增12.6倍和27.2倍。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6)依据材料六,概括铁路运输发展的背景和作用。
7 . 有史学家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作为后一种观点依据的是(   
A.推行分封制B.建造阿房宫C.统一度量衡D.实行焚书坑儒
2020-07-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建湖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日:“今汉兴,海内一统。"……清康熙帝日:“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庞大帝国”正式建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帝国统一性”采取的经济措施。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止盗”的主要出路是什么?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擎知识,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使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
9 .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9-07-03更新 | 1671次组卷 | 62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
10 .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 海内一统。”……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庞大帝国”正式建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帝国统一性”采取的经济措施。
(2)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二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3)材料三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在抗击外来侵略方面的主要事迹。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使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
2015-08-2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锦州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