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中,曾发生过许多“巧合”,同一时期,东西方相映成趣。今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究吧!

材料一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 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36万民工,花了10多年时间将列国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达阴山,南至雁门关,东接燕长城直达辽东。 《居延汉简》称汉代长城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古时代》

材料三   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史称哈德良长城。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3)材料四中涉及的变革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变革集中出现的共同背景。
(5)有学者曾说,“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的“时代观念”有哪些?
2024-04-2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实验等33校4月联考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军事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防才真正负担起巩固和发展统一政权、抗击外族入侵的双重任务。此时,北方草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匈奴,空前强盛,不时侵扰秦王朝的东北、西北地区。除了抵抗古老民族,秦始皇还征调五十万民工,历时9年修建了绵延1万余公里的防护屏障。

——摘自《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国防”的双重任务。结合所学,用具体事实论证秦朝是如何巩固“国防”的?

材料二   中原历代王朝在对来自东南方向的威胁一直缺乏危机感,即使在明代沿海倭患频起之时,仍不足以震撼其心理堤防。至晚清国门洞开,外洋之为中国患如此其烈,实为亘古所未有。

——摘自薛小策《华夷秩序与中国古代国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明朝抵御“倭患”的历史事件。并从国内外两个度分析晚清时期沿海危机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海防和塞防的全面危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把日本看作是永久的威胁,因此他们主张国防战略重心应放在沿海,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防是一个整体,海防与塞防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自《新城军事课教程》

(3)依据材料三,对比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国防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写出当时政府加强“海防”“塞防”的具体事例。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培养抗战干部。在各根据地开展了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教育内容的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广泛吸收一切赞成抗日的知识分子,参加抗战救亡工作。

——吴建平《我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民众国防教育的措施。并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采取该措施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初,国内外形势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来说非常严峻,这时期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国家开始组建新的军兵种,开始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全面过渡。新中国国防的初步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环境。

——摘编自郑志强《从民族角度看中国国防历史的阶段性特征》

(5)依据材料五,指出此时我国政府重视国防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写出此时为应对外来挑战及大力发展经济,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

材料六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6)结合所学,写出材料六中的国防成就的重要意义。请举出在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材料七   国防安全教育是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树立国防观念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国防观念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张晓《商校公共安全教育与证理研究》

(7)依据材料七,指出国防观念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
2024-04-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半两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摘编自陈慧《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1)材料一中提到的“第一次货币改革”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使节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摘编自王永生《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背景。

材料三   北宋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通行铁钱,但铁钱沉重,市值又较铜钱低,于是部分四川地区商人便收取客户铁钱,然后向客户发出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交子,客户可凭交子向发行交子的商人,兑换等值铁钱,或直接以交子进行交易。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卷》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纸币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趋势的特点。
2023-10-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壶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材料旨在说明(     
A.秦商鞅变法的背景B.秦灭六国的过程
C.秦统一中国的意义D.秦朝灭亡的原因
6 . 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秦朝相比,西汉的长城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明代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它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明代长城的主要作用。

材料三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摘编自《清实录·圣祖(康熙)实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对修长城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材料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城在近代被赋予的精神内涵,并分析该歌曲的创作背景。
2023-05-30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币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概况
商周①以海贝作为主要货币
春秋②铜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战国③各诸侯国自行铸币,货币的标准、形状、价值等多种多样
秦朝④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西汉⑤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朝⑥唐高祖“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以后历代货币以它为范式
两宋⑦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二

16—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受示意图

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记载:

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摘编自弗兰克著《白银资本》18世纪中期,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

中国茶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

——摘编自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2)依据材料二,写出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我国正处于的时期。结合所学,分析该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材料三   2021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这也是自20158月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跻身全球前四大活跃货币……国内经济长期发展向好,人民币稳步推进国际化,国内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未来人民币在国际中支付、投资、储备作用不断增强。

——摘编自《上海证券报》2022122日报道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指出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举措将为当今世界带来的愿景。
2023-05-0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几千年的人类货币发展史,实际上只有两个真正的里程碑,就是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部分)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代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代

铸造“开元通宝”钱

材料二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编者注)信用货币发展历史比较广,但真正在全世界广泛流通的信用货币也就是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信用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是由国家信用支撑和强制流通的货币,因此现代信用货币是以国家的形态和经济形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背后是整个国家流通的商品和财富。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

材料三   如何把钱从囤积户攥紧的手里拿出来,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政府想到了舆论这一利器。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如果市民在(1933年)2月1日后提取过黄金,而下星期一没有按约定将其退回,银行将把他们的名字公布于众。这一措施立竿见影……13500家银行(占全国34%)恢复营业,证券交易所的铜锣也再度敲响,纽约股价陡增15%。政府下的这副药确实够猛,遏制了通货膨胀的势头,避免了后患无穷。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四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黄益平《欧元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货币演变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货币的变化。
(2)材料二中所述“信用货币”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货币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政府“把钱从囤积户的手里拿出来”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中美国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与此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货币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史实

时期概况
战国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赵国铲形币、楚国蚁鼻钱、齐国刀形币……
秦朝把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西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的合法货币
唐朝唐初改革币制,高祖下令“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以后历代货币以它为范式
两宋出现“交子”“会子”

材料二 在1500—1800年期间,欧洲从美洲收到9.8万吨白银,其中3.9万吨运往中国,5.9万吨留在欧洲。中国除从欧洲收到3.9万吨外,还从日本收到9000吨,又从美洲经马尼拉收到3000—2.5万吨,总计5.1万—7.7万吨白银。

——弗兰克《白银帝国》

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黄益平《欧元危机为人民币敲响警钟》

材料四 通过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可以很好地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国货币提升货币的竞争力,提升了人民币在各国货币中的份额和话语权,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实力。……可以很好地配合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AIIB的出现可以及时解决“一带一路”国家对于资金的需求。……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中国目前有极大的海外投资的需求,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海外的投资往往面临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外投资不一样的地缘政治风险。

——于宁《从IMF到AIIB》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之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欧元诞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4)根据材料四,亚投行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020-07-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西省九年级中考百校联考(三)历史试题
10 .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下列古今中外历史上统一的历史史实,回答问题。
(1)(中国历史十五讲》曾提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政治上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请分别从政治制度和经济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元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2)台湾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一些人试图把台湾分裂出去,这是违背我国历史规律和潮流的,请用元朝和清朝的史实说明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湖南正式成为中国本部十八个行省之一?
(3)19世纪中期的美国爆发了一场关乎其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此事件中林肯政府在军事上、经济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场危机?请从国际政治背景分析二战后导致玫德国分裂的主要票因?
(4)以上中外历史给今天我们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哪些启示?
2019-12-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