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2 . 下列属于秦实现统一的原因的是( )
①统一成为趋势,人民渴望②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③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④秦提出了“尊王攘夷”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5-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3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根据图一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北、最东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统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二   



(3)图二人物提出“仁者爱人”、主张“有教无类”,他是谁?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020-04-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咸阳B.西安C.洛阳D.建康
2020-02-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制度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给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大同,……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材料三:如下图



(2)材料三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制度对西周的统治有何作用?

材料四: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4)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当时的制度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材料五: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汉武帝巩固统一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由材料五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019-11-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研究历史有多种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图像识别等多种反映历史的材料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和认识历史。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看图学史】

(1)将活动一中的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与下列要求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
中华文明在文化交流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在农业发展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在军事强大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分布在南方的实物史料是:            

活动二【数字析史】

(2)指出活动二中图⑤南北方人口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方人口变化的原因。

活动三

【文献证史】

文献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矿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

文献二
(开宝)四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琳、镔铁、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横、苏木等物。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八十六《食货志》下八


(3)指出活动三中文献一的发明名称?并分析文献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文献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2024-06-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谁?
(2)请举一例来说明“唐蕃和同为一家”。
(3)如下图中回族的形成体现了元朝民族融合的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 试举一例。

(4)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今天的新疆和西藏地区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当地事务?
新疆:
西藏: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充分实现各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发展进步,增进各民族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请你为各民族的团结写一句祝福话。
8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各领域出现了大变革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战国牛尊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敷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四



                                     图一   战国七雄图                                                                      图二 秦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的文物说明我国战国时期在农业方面出现了哪些进步?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写出四点)
(4)依据材料四,说出从图一到图二发生的变化,材料三与这一变化有何关联?
2024-02-1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9 . 下框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内容可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社会动荡与变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中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0 . 小郭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1)请补齐笔记本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六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远古的传说;夏商周的更替;原始农耕生活;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夏商周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百家争鸣;三国鼎立;史前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3-12-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