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请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材料三: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统一天下)完成于哪一年?
(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思想上,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是截然相反,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2021-12-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传国玉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其正面刻有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其字体应该是
A.草书B.行书C.楷书D.小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1)材料中出现了两次“合”,它们分别在哪两个朝代?
(2)“光武中兴”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4)你认为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以下三幅图片



(1)根据三幅图片,依次归纳秦始皇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千面秦始皇:古今中外,对秦始皇的评价各不相同

观点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

观点二:“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che 裂开),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观点三:“秦朝官员把秦始皇看做一个丧失上帝托管的暴君。学者因为他”焚书坑儒”而厌恶他,农民因为无止境的徭役而憎恨他”。


(2)你同意以上哪一种观点,请简单说明理由。(表明观点,理由)。
2021-10-2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中外历史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注:BC是公元前的英文缩写)。

材料一   BC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发布变法法令。秦国经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封建国家。从BC230年至BC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的暴政使民不聊生,BC209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不到半年,起义军被秦镇压失败。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反秦斗争。BC207年,刘邦率兵占领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



(1)A_________B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与秦朝的建立是什么关系。

材料二



(3)C_________D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1-10-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四棵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
6 . 追求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构大一统社会是诸子追求的学术主题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甲中“乱象时代”的原因并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据材料甲,概括孔子的政治目的。

甲: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2)开创大一统王朝的治理实践。
据材料乙,说明秦朝的“成就”(建立起怎样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巩固这一成就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乙: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摘自崔瑞德、鲁唯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3)大一统实现了思想统一。
据材料丙,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措施产生的影响。

丙: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021-09-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图的年代尺中A(公元前770年)是公元前①____世纪,从 A到B 是我国历史上的②____时期,C(公元前22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③____,D处的历史事件建立的政权是④_____
2021-09-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学习了七年级上册1-11课的《中国历史》,有哪些人物、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写一写。
2021-09-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简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学界有“汉承秦制”的说法,说明秦朝的政治经济政策影响深远。请回答:
(1)秦朝最高国家统治者称为什么?
(2)秦朝采取哪种方式管辖地方?
(3)为统一文字,秦朝制订了哪一通用文字?
(4)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分别指统一了哪些标准?
2021-09-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綦江中学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写出姓名)?“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完成?
(2)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天意既由民意显露,民心向背就成为政权得失的关键。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回顾夏商周和秦朝灭亡的相关史实,以“民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文字通畅,150字左右。
2021-09-07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