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 道试题
1 .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反映了(       
A.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B.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C.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畅通D.元朝时期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便捷
2023-09-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
2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制度的创新也为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障,历朝历代在制度的改革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清)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图三哪个机构是负责军事事务的?
(2)依据材料二,为达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目的,北宋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出明朝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中清朝史学家赵翼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一中四幅图示及其他三则材料,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23-06-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都城——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空前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

——摘自网络


《开封府题名记》碑

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是开封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碑座呈梯形,碑身呈长方形,丰圆额。碑身单面刻字,碑额篆书“开封府题名记”,碑文内容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二月,即公元960年,到宋徽宗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共计146年间183名开封知府的姓名、官职、上任年月等。在碑的中部有一处凹痕,凹痕处被磨去的名字是包拯,他革除弊政,执法如山,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后人在观看时就不由得要去摸一摸包拯的名字,久而久之,包公的名字几乎见不到,只留下了半指深的指痕。除包公外,提名记中还记载有许多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如欧阳修、范仲淹、寇准、蔡襄等等。

材料三   大都的确立,无疑将这座位于传统中原王朝北方军镇与商贸中心的城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庞大的大一统国家的都城和政治中心。从此之后这里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中心,时至今日它的政治地位仍是无可取代的!同时,它成为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中心,既有传统的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森林文明的融合又兼具中华文明与中华文明以外文明的汇聚,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摘编自王新迎《忽必烈的抉择:历史地理学视角下的元代定都》

材料四   南京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又称明故宫,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千米,宫城面积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为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亦突出地表达出封建集权统治唯我独尊的精神。

材料五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1)如此开放的朝代,离不开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唐太宗完善了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北宋时定都开封的皇帝是谁?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中央采取怎样的措施?包拯等文人担任开封府知府得益于北宋实行的怎样的政策?
(3)材料三中这个“庞大的大一统国家”,设立什么机构统治地方的?
(4)根据材料四回答,明朝在思想上如何“突出地表达出封建集权统治唯我独尊的精神”?
(5)材料五中的机构,位于乾清宫西侧的一排平房,有人形容它是“依葫芦画瓢”,这个机构是什么?
2023-09-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通史》中记载:“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机构,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该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宣政院
5 . 《元史》中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反映出元朝(       
A.完成经济重心南移B.建立统一多民族政权
C.修建四通八达驿站D.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2023-09-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B.丝绸之路促进贸易往来
C.对外贸易遍及全世界D.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2023-09-27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历朝历代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大学中国史》记载:隋朝虽二世而亡,但能借鉴前朝经验,融汇南北之长,在制度层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与创制。随后的唐朝,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扩充改进,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


(2)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在历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元朝有何创新?管辖“腹里”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明朝为加强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4)材料三中,图1、图2、图3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其设置时间先后排序。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8 . 《元史》记载,“(元)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至元元年(1264年),设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而更名,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材料中元朝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 ②设立宣政院③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 ④实行行省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已见。

材料二   《宋史·职官志》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即签字署名)施行。”

材料三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唐朝的管理制度并概括它的作用。
(2)材料二中可以“与守臣通签书”的官员是谁?有什么目的和职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及其设置的积极影响。
2023-08-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均真实可信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2023-08-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