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开放,友好交往,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具体事例。
(2)宋代为加强和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汉唐的兴盛和明清走向衰落,谈谈你的感想。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

材料二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


(2)材料二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材料三   清朝时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的某种政策,这种政策是什么?当时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综上所述,分析以上材料,然后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A.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
B.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品
C.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023-10-30更新 | 662次组卷 | 11卷引用: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B卷
4 . 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玄奘                                      鉴真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A.经济繁荣B.科技先进C.佛教传播D.对外交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据材料一,从图中提取2条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列举图中中日两国交往的史实。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吴约《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古代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在“战争中”和“航行方面”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理由。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一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中华文明怎样做才能更放异彩?
2023-09-03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高频非选择题60题)
6 . 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些故事,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张骞通西域                                郑和下西洋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
2023-03-12更新 | 156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5-2016学年七年级岳麓版下册第17课同步检测历史试卷
7 . 小导游:写一段关于太仓郑和纪念馆的解说词
太仓郑和纪念馆,位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出海起程港--刘家港,假座于郑和曾率水军将士朝拜海神娘娘的历史遗迹"天妃宫"内。如果你来当太仓郑和纪念馆的导游,你会对游客怎么介绍郑和呢?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长安、洛阳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成就。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4)依据材料四,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5)依据以上材料,谈谈古代外交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9 . 在今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岳飞抗金B.戚继光抗倭C.文天祥抗元D.郑和下西洋
10 .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用公历表示主要是(     
A.13世纪B.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