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5 道试题
1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年以来,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宋神宗统治期间年号)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材料二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青螺。”

——(明)马欢:《瀛涯胜览》

(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

材料三   他是明朝抗倭名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浙东抗倭。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他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军民与倭寇激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中国通史》

(1)材料中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名将是谁?他领导的抗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024-06-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历史·道德法治学情调研-初中历史
2 . 繁华丝路·美美与共

【丝路使者·逐梦】

材料一   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丝路使者们,用自己的人生钡就了这条贯穿东西的伟大的丝绸之路。

ABC
他,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他走访了点 孙等西域许多国家。之后,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 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他,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的《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于1405—1433年率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的船队7次下“西洋”。他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二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三个“他”的名字。在材料二中找到与“他”相对应的路线图。(只填序号)

【丝路信物·联结】

材料三   千百年来,无数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于丝绸之路沿线,串起一段段记忆。

公元1世纪
庞贝古城壁画

驮贵陶骆驼

金腰带

青花开光水禽图盘

出土于罗马帝国的庞贝古城遗址,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壁画描绘了一位正在采花女子的背影画中飘逸的衣裙,正是来自于遥远东方的珍贵丝绸。出土于陕西省,以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为形,驼囊上模印了来自于西方的兽首角杯及罗马柱,这体现希腊题材与 本土题材的结合。出土于广东“南海I号”沉船中,腰带工艺精良,带体呈麻花状,带扣 装饰细腻,极具异域风情。这种腰带形制不见于国内,推测为中东地区器物样式。产自于景德镇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盘心以八瓣花连弧开光装饰,被称为“克拉克”或“芙蓉手”瓷,是明末外销瓷中最著名的品种,国内很少见,是专为出口而生产的。

(2)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上文物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丝路建设·共赢】

材料四   十年间,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家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2700亿美元;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每年向共建国家和地区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共建国家在华新设企业接近6.7 万家;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

——数据(2013—2023年)整理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3)依据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建设成就,说出中国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2024-05-28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练习(一)
3 . 历史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列举了下列史实。这些史实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民族关系B.中外交往C.海上交通D.佛教交流
4 . 古人为我们留下大量的古地图,其中蕴含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质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墓)墓室为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随葬器物6件……骨架无存……随葬器物中有纸质地图1幅,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纸面平整光滑,用细黑线条绘制山、河流、道路等图形,绘法接近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

(1)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人何时已经将纸用于地图绘制?后代改进造纸术使纸得以推广,对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一人物?

材料二

忽鲁谟斯回古里国过洋牵星图
此图出自明朝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卷240,原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记载了中外地名约五百四十余个。其中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中国沿海 (二百四十余个)、东南亚地区(一百五十二个),印度洋地区 (一百三十五个)和非洲东部海岸(十四个)。
(2)材料二所示地图反映了哪一航海壮举?宋元时期的哪一科技成就有助于这一航海壮举的实现?

材料三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此图描绘乾隆时期“天下”全景,北至色楞格河流域,西跨葱岭、伊犁,南包“南澳气”(今东沙群岛)、“万里长沙”(今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与“万里石塘”(今南沙群岛),东达朝鲜半岛。除了记有清初中国沿海的军事战略外,也是少数记有台湾东西两岸战略防卫的形势图。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上台湾被标注的“行政单位”名称是什么?实现“大清万年一统”,清朝采取了哪些举措巩固边疆?(任答1点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古地图在今天的历史学习和现实生活中还具有哪些价值?
2024-04-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远征大海。航海英雄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泛海九万里,创造了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壮举,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关于郑和下西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元世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B.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欧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郑和的船队曾到达过今沙特阿拉伯麦加D.郑和航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6 . 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目录,与表中材料研究主题一致的是(     

序号

史料

1

张骞开拓丝绸之路

2

鉴真东渡

3

玄奘西行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B.郑和下西洋C.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D.康熙册封班禅
2024-04-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沛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请你按要求参与。

【项目一】大航海时代的世界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

(1)图中描述的内容与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航海时代”,试拟一主题。(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主题明确)

【项目二】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演变(见图)

(2)完善图中A、B、C处空格,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

【项目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见图)

(3)参照示例并结合现代史,举一史实说明中国力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示例:1955年,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024-04-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已有五千年历史,今传最早的文字是从商代殷墟出土的,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汉朝以后,文字渐趋约易,隶书变成汉代通行的文字。魏晋以后,字体变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楷书通行同时,为了书写的便利,也出现行书及草书,这些都是楷书的变体。

材料二   易中天说:“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三   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中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从材料一中分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2)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通用的货币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这场“跨世纪大辩论”是指什么?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对欧洲资产阶级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什么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的交通线是什么?
9 .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______
(2)洋务运动时期兴建的学堂是______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______
(4)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A.蒙古灭金B.马可·波罗来华
C.朱元璋强化皇权D.郑和下西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