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中国出现了“永乐之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洋期间,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对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图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唐人的文化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一种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何在?
2024-05-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2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样茶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858年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为各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谋取任何政治私利……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新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能够印证“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这一论断的史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有哪些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因素。
(3)马克思主要是抨击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谈谈你对“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认识。
2024-04-2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详细的记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状态B.增进了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C.增强了明朝的国家实力D.开创了亚欧海上交通要道
2024-04-21更新 | 181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和平性;突出的包容性。
史实
政治西周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前期推恩令;隋唐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文化百家争鸣;“四大发明”;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民族关系秦朝北击匈奴、修建长城;西汉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宋辽澶渊之盟;元朝设宣政院……
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的开辟;玄奘西行;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种特性”,任选一个特性作为主题,用合适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行文流畅】
2024-04-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长沙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
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2024-03-28更新 | 352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远洋航行,中国(明朝)曾进行过七次。欧洲人虽晚,却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开辟出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中西远航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其根本区别在于(     
A.航行目的B.对外政策C.科学技术D.经济水平
7 .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评价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下图中历史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A.将世界连为整体B.进行殖民掠夺扩张
C.促进中外友好交流D.航海壮举载入史册
8 .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资和精神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材料一: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比较表

名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明成果
古代亚
非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大河流域   A   为主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法律名称)
古代印度文明佛教
中华文明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欧
洲文明
古希腊文明(海洋)沿岸农业、手工业、航海业等《荷马史诗》
古代罗马文明《十二铜表法》
(1)结合所学答出材料一中的A、B处的内容,并回答出这一历史时期文明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2)材料二中的“远征”指的是哪一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文明交往的另一种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交流互鉴”有何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不同

目的

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

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

性质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响

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材料三   近代欧美的崛起,亦即“西方”崛起,与华夏文明形成新的对峙,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参照系。作为新兴的强势文明,西方在与大清帝国的军事对决中胜出,其在宗教、科技、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方面的优势地位因此确立。在西方文明的强大冲击下,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和社会文明体系逐渐解体,中华民族以其顽强生命力和深厚的文明底蕴,谋求建设一种适合自我生存的新文明,中国在与西方的冲突、交流、融合中开始艰难的社会转型和步入现代化的历程。

——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1)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由陆路转入海上的因素有哪些?
(2)梁启超认为“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这样说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步入现代化”的理解。
2024-01-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远航意向】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摘自《明史·郑和传》



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摘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分别写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
【远航扬帆】

材料二:


郑和宝船(模型)

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

——摘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出两次远航共同具备了怎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例两次远航共同具备的条件。
【远航影响】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影响有何不同?
【远航数据】

材料五:

事件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
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
次数7次4次
人数2.7万—2.8万人1000—1500人
船只100多艘17艘

——整理自《郑和下西洋与开辟新航路之比较》


(4)依据材料五,对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2023-12-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