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中“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具体是指哪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只许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阐述清朝这一对外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谈谈这对今天我们国家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2024-05-2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详细的记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状态B.增进了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C.增强了明朝的国家实力D.开创了亚欧海上交通要道
2024-04-21更新 | 178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A.蒙古灭金B.马可·波罗来华
C.朱元璋强化皇权D.郑和下西洋
4 . 某校901班围绕“中国古代杰出人物”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人物透视】
(1)历史具有传承性,历史人物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试在③④或①⑤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
探究二:【名片制作】
(2)请你仿照示例从上述历史人物②、⑥中任选一位,为其制作名片。
人物:张骞人物:          
朝代:西汉朝代:          
评价:著名外交家评价:                 
杰出贡献杰出贡献
两次出使西域,让中原王朝了解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探究三:【精神传承】
(3)概括出上述杰出人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2024-04-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留学僧人,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如下图

1405-1433年,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帅百艘巨船,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或印度洋,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材料一中“到国外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__________,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唐朝时期______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材料二中,①处是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其特点。
(3)材料三反映清朝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以上探究拟一个主题。
2024-04-0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摘自《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二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择,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摘自连横《台湾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并概括其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为了“海波平”所采取举措。
(3)根据材料三说出“贵国”所指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所出现得变化。
2024-04-0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综合训练历史试题
7 . 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
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2024-03-28更新 | 347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恒盛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的记忆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郑和、欧洲哥伦布等人各自航海的目的。

材料二   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搜集的《西方食糖利用简史》

中世纪糖(英文的Sugar),源自1500年前的印度梵文中“糖”的读音,因此世界公认制糖工艺就是起源于印度,随着战争和商业带来的文化交流与物品流通,蔗糖传入欧洲,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
16世纪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
17世纪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
19世纪英国工厂主普遍设置“茶歇时间”,让工人进行片刻休息。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中世纪以来糖在欧洲食品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
2024-03-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于西班牙支持的哥伦布远航,其规模与技术水平也远远超过了后者,但影响却不如后者。其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高低B.政治制度的差异
C.个人能力的强弱D.航海目的的不同
10 . 某同学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位人物图片,据此可知其学习的内容是(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郑和像
A.中国古代经济发展B.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C.中国古代对外关系D.中国古代思想沿革
2024-03-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