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1 道试题
1 . 电池是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物品,有人估算,我国每年消耗电池达数亿节。废电池中含有锰、汞、锌、铬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成分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或土壤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废电池会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吗?”针对这一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5个花盆,每个花盆栽培大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豆幼苗各 10株。
②将一节5号废电池破碎,取出内容物,将其均分成四份,分别放入盛有500 mL、300 mL、200 mL、100 mL 的清洁无污染河水中浸泡三天备用。
③每天定时向4个花盆中喷洒等量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向第5个花盆内喷洒等量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每天记录各个花盆内幼苗植株的生长情况。各花盆幼苗植株株高(厘米)的平均值记录如下表所示。
喷洒液体
幼苗板
(厘米)
时间
加入 500 mL河水的废电池浸出液加入 300 mL河水的废电池浸出液加入200 mL河水的废电池浸出液加入100 mL河水的废电池浸出液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第 1 天5.15.15.15.15.1
第 2 天5.25.35.45.45.5
第 3 天5.25.35.55.76.1
第 4 天枯萎5.35.65.87.8
第 5 天枯死枯萎枯萎5.89.2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每个花盆只用1株大豆幼苗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每天向每个花盆内喷洒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目的是_______。将各个花盆放到室外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由此告诫我们,废电池应进行回收并集中处理。生活中,废电池应投放到____(填“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或“有害垃圾”)垃圾桶内。
(5)随意丢弃废电池,废电池中的重金属会通过_____在生物体内逐渐积累,并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教育集团等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2 .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如图(一)所示。为了探究模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图(二)所示。请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将A、B两个玻璃瓶放在20℃环境中培养,每天给A瓶补充适量的“模拟酸雨”(pH≈4),同时给B瓶补充等量的清水(pH=7)。实验中的A瓶与B瓶形成了一组_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3)一定时间后,观察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预计是A瓶中的种子_____、B瓶中的种子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满足,但是B瓶中仍有部分种子不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请结合图(一)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
2024-06-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3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小明同学听爷爷说,老家的旁边原来有一条小河,以前经常看到清澈的河水里有小鱼、小虾,可是近几年河水逐渐变得浑浊有异味,再也看不到鱼和虾了。小明认为,污染的河水可能对小鱼的生活有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探究。
①准备两只相同的鱼缸,编成甲、乙两组,甲缸中放入清水,乙缸中放入等量的__________,两只鱼缸中各放入10条大小差不多的同种小鱼,把两只鱼缸放在同一环境中,用同一方法饲养,观察小鱼的生长情况,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保正实验变量的__________
②经过10多天后,甲组小鱼抢食、长大、游动正常:乙组小鱼不食、变小、翻白肚。由此小明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
(2)近年来小明家乡秉承“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展文明乡村建设,小河不仅重现了原来的生机,而且治理的更加整洁漂亮,这说明小河这一生态系统比较脆弱、__________能力不强。同时说明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
(3)保护生态环境、留住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你有什么好办法__________(列举一项即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表格所示。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
别/项目注射剂剂量注射方法检测方法
每千克体重注射10mg每3天皮下注射1次每10天检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
含1.8%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1.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共设置了两组对照试验,甲组应为对照组
B.甲组“?”处应设置为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C.实验中除了注射剂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D.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应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  )
A.越高B.越低C.不变D.无法判断
2024-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有利于废物降解和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很大比例,下列关于厨余垃圾的处理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利用微生物分解厨余垃圾产生沼气
B.厨余垃圾可做堆肥处理,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C.厨余垃圾的利用可减少环境污染
D.厨余垃圾含水多、含有机物多、易腐,属于湿垃圾
2024-05-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6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空气中PM2.5浓度年均值不应高于10微克/平方米。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同学们在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如下柱状图,请分析: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最大)

中午(车流最小)

下午时段(车流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2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PM2.5浓度最高的时段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___________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___________。但这种处理能力是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塞博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pH值越小,雨水酸性越大),设计过程如下:
Ⅰ.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为甲、乙、丙(如图所示),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地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III.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1)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___;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目的是___
(2)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的原因是___
(3)请预测实验结果: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培养皿分别是___,另外一个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居中。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5)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均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以减少酸雨的危害:___
(6)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其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臭氧层破坏和___,我们应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2024-05-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2021年全国两会,“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①~④”表示生理或化学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造成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2)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   ______,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此外植树造林还能涵养水源,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______增加了大气的湿度。
(3)“碳中和”作为一种新的环保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和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_(至少写出2条)。
2024-05-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无机环境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到环境中;____属于生产者。
(2)鹰属于第____营养级。
(3)图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填字母)。
(4)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该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小,原因是____
(6)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7)草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以通过其细胞结构中的____进行____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
2024-04-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近期发现许多地区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威胁土壤安全。为明确白色垃圾的危害,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无影响”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为A、B两组,在A组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组盆中放入加若干塑料袋碎块的等量普通土壤。
第二步:将4粒大小相同且饱满的四季豆种子平均种在A、B两组盆中,定时等量浇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三步: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高度(单位:厘米),计算各组平均值,数据如下:

实验组别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A组

3

6

8

12

14.2

B组

2.2

4.1

4.6

8

10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A、B两组形成_____________关系,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若你为该小组指导教师,请指出本实验在设计上的不足并写出改进方案,不足之处:____;改进方案:______
(3)实验中计算平均值是为了____________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5)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应该投放到下列________垃圾箱中。
A.厨余垃圾B.可回收物C.其他垃圾D.有害垃圾
2024-04-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