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研学小组参观市酱油厂后,绘制了下图所示的酱油制作流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米曲霉发酵时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大量繁殖,其生殖方式为___。和乳酸菌相比,米曲霉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
(2)研学归来后,同学们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在四个相同的瓶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
组别亲代类型温度(℃)现象
A+葡萄糖+酵母菌25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B+葡萄糖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C+酵母菌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D+葡萄糖+酵母菌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①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填装置序号):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的对照实验是____(写出一组即可,填装置序号)。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推断出酵母菌发酵需要的条件除了水分,还有适宜的____和一定的有机物。
2023-06-22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课前·课中·课后 北师大版 第25章 生物技术 章末检测B卷
2 .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危害,哪些因素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呢?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取大小、重量相同白菜20棵,分成4组,每组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加入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上述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后,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
(2)兴趣小组针对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
(3)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有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分析曲线,随泡菜制作时间增加,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菜提出一条建议:制作泡菜时可适当加浓度为_______的食醋比较合适。
2023-06-2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课前·课中·课后 北师大版 第25章 生物技术 章末检测A卷
3 .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一类物质,已应用于糕点、饮料、肉制品等多种食品的制作。科研人员开展了在酸奶中加入茶多酚的研究。
(1)与茶叶细胞相比,乳酸菌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没有_____,因此属于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下列各步骤会导致酸奶制作失败的是_____(选填下列序号)。

(2)为了研究茶多酚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向已加入乳酸菌的鲜奶样品中添加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样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以及样品的持水力,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乳酸菌数量的增多是通过_____生殖实现的。由图 1 可知,随着添加的茶多酚浓度增加,样品中乳酸菌活菌数表现出_____的趋势。茶多酚的添加浓度为_____mg/100mL 时,乳酸菌活菌数达到峰值,此时发酵最充分。当茶多酚的添加浓度超过_____mg/100mL 时,对乳酸菌的增殖起到了抑制作用。
②持水力是酸奶保持水分的能力,含水量高能减少乳清蛋白的析出,从而提升酸奶的形态和口感。由图 2 可知,茶多酚的添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_____酸奶的持水力。
③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茶多酚的添加浓度为____mg/100mL 时,最有利于提升酸奶的品质。
4 . 同学们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时,教材中列举制作米酒的过程:材料用具:酒曲一块,糯米1500克,凉开水一杯,清洁的容器、蒸锅、筷子,洁净的蒸布。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②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30℃)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③将酒曲碾碎成粉末,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
④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
⑤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冬天可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
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将浸泡后的糯米置于旺火上蒸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给蒸熟的米饭降温时,用凉开水而不用生水冲淋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将蒸熟的米饭降温至30℃时,再装入清洁的容器中可以防止___________
(4)将酒曲碾碎与糯米均匀的搅拌相当于菌落培养中的___________步骤,加入的酒曲,最终能将淀粉分解成___________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5)在中间挖一凹坑的目的是增加密闭容器中的___________含量,促进酵母菌快速繁殖。
(6)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若频繁打开容器,造成酒发酸发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它是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酸爽可口被众多人喜爱。生物学社的同学们研学了制作酸菜的步骤,操作方法如下:
①准备:将芥菜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高温消毒。
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芥菜;加入食盐,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1:50。
③封缸:放上一块擦拭消毒干净的石头将芥菜压住,使盐水没过芥菜,并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
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1)制作酸菜利用的菌种是 _____,它与芥菜表皮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发酵原理是该菌种能以 _____的方式大量增殖,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 _____,从而形成酸爽可口的独特风味,同时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繁殖,以达到延长蔬菜保存时间的目的。
(2)在准备阶段要将蔬菜和腌制器具洗净,其目的是 _____
(3)蔬菜要浸没在盐水中,以及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的目的是 _____
(4)同学们担心腌制的酸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食用后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报道,如图是某制作酸菜的食品公司,在制作酸菜过程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抽样检测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根据以上曲线图,同学们提出安全食用酸菜的建议:腌制的酸菜在 _____时间段不宜食用,原因是 _____
6 . 【探究:霉菌生活的环境】每到夏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对照组是______。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2)如果C组中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那么B与C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C组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 ,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________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
7 .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验中学科创小组立足于STEM理念,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厨余垃圾堆肥项目式研究,既解决了厨余垃圾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又为家中的绿色植物提供有机肥料。研究过程如下: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再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堆肥温度高达70℃以上。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别
实验步骤

1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的两个土豆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将液肥原液以1:100的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每隔一天浇入
3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约为14.2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2.2cm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高约11.8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1.6cm
请据题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 _____
(2)堆肥内温度升高是因为 _____
(3)堆肥桶内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原因是 _____
(4)步骤1中的“?”处应填写 _____;步骤2中的“?”所做处理是 _____
(5)土豆植株不断长高,从细胞角度分析是因为 _____;土豆植株茎长粗是 _____组织活动的结果。
(6)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请拟定一条倡导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_____

2022-09-12更新 | 62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巩固版)
8 . 生活中食物时间放长了就容易腐烂坏掉,为了探究食物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适量新鲜猪肉放入水中加热,大火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后取猪肉汁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编号为A、B、C、D的四只锥形瓶中,静置一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锥形瓶A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为5℃。
步骤三:把锥形瓶B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四:把锥形瓶C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五:把锥形瓶D加热煮沸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为5℃。
步骤六:几天后,用放大镜对四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内。

锥形瓶

A

B

C

D

观察结果

+++

(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1)根据该实验进行分析,锥形瓶A与B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锥形瓶B与C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B与D能否形成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实验的结果,说明通过____________处理,可长时间保存食品。
(3)防止食物腐败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将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____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请你再列举一种食品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以下是一个探究实验,请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探究:酵母菌以什么为生?
问题:葡萄糖或食盐对酵母菌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材料:4个圆气球、4根塑料棒、葡萄糖、食盐、温水(40﹣45)、烧杯、干酵母粉、量筒、4个小口瓶.
实验步骤:
①将4个气球松开,以便往里面充气.
②用烧杯在每个瓶中加入等量的温水.再按下表依次加入不同的内容物.
③用4根干净的塑料棒将溶液分别搅拌均匀(注意不要混用),并迅速地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气球.确保气球口紧紧围住瓶口.
④把4个瓶子放在一个温暖但不通风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所 发生的一切.
瓶子内溶物
A只有酵母粉
B酵母粉和l5毫升盐水
C酵母粉和l5毫升糖水
D没有酵母粉,只有15毫升糖水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实验过程中,________气球会变大,________气球会保持原样.       
(2)气球变大的原因是: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能量的缘故.
10 . 小芳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盒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主要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填“分裂”或“出芽”).
(2)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
(4)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________ .如果在“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这一实验中添加一个对照实验用来做对比,则在小芳的对照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对象应该是________(填“温开水”、“糖”或“酵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