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如图甲所示,第一组实验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

(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第二组实验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声音的______越低;
(3)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______。此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得出的。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2022-10-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练习(一)物理试题
2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___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___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________
(5)探究完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并最终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后,小明分析,小轿车前挡风玻璃安装成倾斜,除了减小风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行车安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024-01-0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3 .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已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结论后,因为G=mg=ρgV,所以总结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进一步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方案如下。

(1)方案一:小军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重物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___________,溢出的水重力G=___________。(均用F1F2F3F4表示)
(2)方案二:小川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上,逐渐调高升降台增大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从而增大排开液体的重力和浮力,同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计算出浮力F和溢出水的重力G,说出此方案的优点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利用小川的方案测出多组数据,得到F和溢出水的重力G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结论: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___________
2022-07-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试题
4 . 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压强计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如图乙,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小强想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他进行了以下操作: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观察U形管高度差变化,总结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原因是______
(3)小强用丙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用刻度尺测量的物理量:
A.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1
B.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h2
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用题中字母和ρ 表示)。
5 . 课堂上,同学们分组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F”LED发光体、凸透镜(焦距为5.0cm、10.0cm)、光屏和刻度尺。

(1)第一次实验时,甲小组调整LED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如图所示。将发光体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通过移动______来改变物距;
(2)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信息和数据如下表:
甲小组

实验次数

焦距

f/cm

物体高度h1/cm

物距u/cm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高度h2/cm

1

5.0

12.0

20.0

实像

倒立

4.1

2

25.0

实像

倒立

2.9

3

30.0

实像

倒立

2.3

乙小组

实验次数

焦距f/cm

物体高度h1/cm

物距u/cm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高度h2/cm

1

10.0

12.0

25.0

实像

倒立

7.9

2

30.0

实像

倒立

6.1

3

35.0

实像

倒立

4.9

①分析表中信息,甲、乙小组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②甲、乙小组同学共同认为,他们采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同,这样做可以避免实验结论的______
(3)甲、乙小组继续交流,他们发现,进一步分析他们记录的实验信息和数据,还可以得出结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与______有关。请写出分析实验信息,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______
6 . 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从结构上看,压强计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他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______,压强越大;
(3)若丙图中,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5cm时,请你计算该处水的压强为 ______
(4)小明还想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向丙图烧杯中多次加盐水,发现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的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理由是 ______
7 . 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的最佳顺序是______
(2)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
(3)以下情况会影响结论的是______
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4)将图乙中的水换成酒精(ρ酒精=0.8×103kg/m3),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红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6)实验中所用物体的体积是______m3,密度是______kg/m3;(ρ=1.0×103kg/m3g取10N/kg)
(7)物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在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_____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8 . 小海同学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两端电压和电阻有关。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12V稳压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102、15Ω、202、25Ω、30Ω、3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所需的电路图。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6V, 小海用20Ω电阻替换下15Ω电阻,当把20Ω电阻接到电路上时,立刻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3)改正上述的操作后,小海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接下来 他应该进行的正确实验操作是:闭合开关, _______ , 记下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值;
(4)小海收集的实验信息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在方格纸上描点如下图所示,请用笔画线,将I-R图象补充完整。_______
电压U=6V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

10

15

20

25

30

35

电流I/A

0.60

0.40

0.30

0.24

0.20

0.17

(5)分析实验信息并结合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
(6)小海同学只做两组实验就得出结论,该结论不足之处是: _______
2024-01-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9 . 小明等4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两端的电压UAB、L2两端的电压UBC和L1、L2两端的总电压UAC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L1两端的电压UAB

L2两端的电压UBC

L1、L2两端的总电压UAC

第一次测量

1.5

1.5

3

第二次测量

1.6

1.4

3

第三次测量

1.2

1.8

3

(1)小明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数据断定“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______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电池个数)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个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是______的;
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③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
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等于______
2024-01-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10 . 探究“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加热装置。

(1)除图中所显示的实验器材,本实验还需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__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来反映的;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质量m

相同

加热的时间t/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t/℃

20

26

31

36

41

45

煤油的温度t/℃

20

33

45

56

66

75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②从表格中提取能得到该结论的信息是: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博伦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