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24 道试题
1 .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如下:
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总结有关实验结论。
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
1300203012.0
215020306.0
330020256.0
4煤油20306.0
(1)该实验用同样的电加热器加热,可以根据__________来判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选填“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
(2)若要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4号烧杯中应装__________g煤油,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__________
(3)比较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吸热越多。
(4)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试验中3号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通过计算煤油比热容为_________J/(kg•℃)。(c=4.2×103J/(kg•℃))
2024-03-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2 .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过程如题图所示;

接触面材料小车受摩擦力情况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
毛巾20.2
棉布较大40.0
木板90.1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____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上表所示: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_____;这一结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4)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实验结论的前提下,进一步补充: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保持______状态,从而得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024-05-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

3 . 如图所示,安安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正确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安安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以上3次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序号)

A.改变小灯泡的规格       B.改变电池节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

B处电流

C处电流

1

0.2

0.4

0.6

2

0.4

0.8

1.2

3

0.6

1.2

1.8

(2)分析各组数据后,安安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

(3)完成以上探究后,安安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他把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不亮,亮,安安于是将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测得由此可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只小灯泡均能发光,重新测量的结果为:,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安安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端电压。同组的宁宁认为安安的结论是错误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下一步应该是___________

4 . 图甲所示装置是小丽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右端的音叉时,她将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紧挨左边音叉的乒乓球摆动起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
(2)通过观察乒乓球摆动来放大实验现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图乙所示装置:小丽同学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选填“大”、“小”);
(4)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选填“大”、“小”);
(5)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6)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7)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绝对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_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2024-03-2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5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比较______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图丙实验过程中,砝码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砝码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测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要准确地测量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他应在______时间段读取测力计的数值,木块在第7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为解决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小明改用图己装置实验:测力计保持水平且左端固定,沿水平方向用任意大小的力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都等于测力计示数。你认为小明的改进是否合理?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4)小华做该实验时,设计了如表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N滑动摩擦力/N
棉布2
木板4
玻璃板6
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表格设计和数据记录存在问题,无法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在不同支持面条件下,没有设计控制______相同的数据。
2024-05-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6 .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
(2)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弱;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声音就___________
(3)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4)由上述结论小明想到:将来中国航天员登月的时候需要用___________(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交流信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空气;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_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2024-03-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中山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7 .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
(2)打开阀门,让外面的空气逐渐回到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______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环境,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 推理假设 B. 实验验证 C. 归纳总结
8 . 安安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选“A”、“B”或“C”)处的电流;
(2)安安同学要测量通过L2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______(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
(3)正确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安安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以上3次实验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序号)
A.改变小灯泡的规格            B.改变电池节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IA/A

B处电流IB/A

C处电流IC/A

1

0.2

0.4

0.6

2

0.4

0.8

1.2

3

0.6

1.2

1.8

(4)分析各组数据后,安安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并联电路中,______
(5)完成以上探究后,安安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他把两只小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L1不亮,L2亮,安安于是将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测得UAB=0V由此可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______
(6)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只小灯泡均能发光,重新测量的结果为:UAB=1.5V,UBC=1.5V,UAC=3V,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安安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端电压。同组的宁宁认为安安的结论是错误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下一步应该是______
(7)实验操作过程中,安安在测完AB两点间电压后准备测量AC两点间电压,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电压表接在B点的线改接到C点。
2023-11-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9 . 小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同组的笑笑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探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高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小高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组的笑笑在小高的基础上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观察到温度升高时杯中水的颜色变化更明显,笑笑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和小高相同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将上面的实验改成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把相关实验步骤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2023-09-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开封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10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
②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2023-11-2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