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3 道试题
1 .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过程如题图所示;

接触面材料小车受摩擦力情况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
毛巾20.2
棉布较大40.0
木板90.1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____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上表所示: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_____;这一结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4)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实验结论的前提下,进一步补充: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保持______状态,从而得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024-05-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
2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比较______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图丙实验过程中,砝码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砝码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测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要准确地测量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他应在______时间段读取测力计的数值,木块在第7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为解决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小明改用图己装置实验:测力计保持水平且左端固定,沿水平方向用任意大小的力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都等于测力计示数。你认为小明的改进是否合理?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4)小华做该实验时,设计了如表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N滑动摩擦力/N
棉布2
木板4
玻璃板6
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表格设计和数据记录存在问题,无法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在不同支持面条件下,没有设计控制______相同的数据。
2024-05-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3 .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的依据是__原理;
(2)在①②③④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填序号);
(3)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选择___两次实验比较并总结结论(填序号);比较实验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4)比较①④实验,发现①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④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实验中图②,当木块A静止在木板上,砝码__(选填“不受”或“受”)摩擦力的作用;
(6)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⑤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2023-07-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4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比较______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图丙实验过程中,砝码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砝码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测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要准确地测量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他应在______时间段读取测力计的数值,木块在第7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为解决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小明改用图己装置实验:测力计保持水平且左端固定,沿水平方向用任意大小的力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都等于测力计示数。你认为小明的改进是否合理?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小华做该实验时,设计了如表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滑动摩擦力
棉布2
木板4
玻璃板6
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表格设计和数据记录存在问题,无法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在不同支持面条件下,没有设计控制______相同的数据。
2023-08-27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5 . 请你结合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做“实验”但它同前面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时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而“理想实验”则使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化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使由人们在抽象思维汇总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理想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理想实验”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惯性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是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出的。伽利略曾注意到,当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而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几乎相等。伽利略断定高度上的这一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如能将摩擦完全消除的话,高度将恰好相等。然后,他推想说,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多么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总要达到相同的高度。最后,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完全消除了,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之后,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平面上永远不停运动下去。这个实验无法实现的,因为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完全消除掉。所以,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验”。但是,伽利略由此而得到的结论,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1000多年间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便归于静止的陈旧观念,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这个结论被牛顿总结为运动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1)理想实验的基础是______
(2)下面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打乱后的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在上述的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______(填序号)。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序号)
(3)大家耳熟能详的比萨斜塔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对于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块”的说法,伽利略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来反驳。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两个铁球,一个10磅(磅是一种质量单位),一个1磅,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的10倍。那么把这两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______(快/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是11磅,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______(快/慢);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有问题的。
6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 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
2019-12-28更新 | 22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7 . 为了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物块露出液面的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组同学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两个猜想.猜想(一)认为h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认为h的大小可能与正方体物块的密度有关.为此,他们与老师一起设计了探究方案如下:
探究步骤(一):探究h与液体密度ρ的关系
(1)测出正方体物块的边长H.
(2)将这个正方体物块分别漂浮于不同液体中,测出相应的h值.
(3)记录数据并归纳总结结论.
探究步骤(二):探究h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1)选用不同密度的若干正方体物块,要求它们的边长相等,测出边长H
(2)将不同密度的正方体物块分别漂浮于水面上,测出相应的h值.
(3)设计记录数据表如表一所示.
表一
实验序号物块的密度(千克/立方米)水的密度(千克/立方米)h(厘米)H(厘米)
1
2
3

(4)记录数据并归纳总结结论.
探究步骤(三):进一步综合分析并归纳总结结论.
①你认为探究步骤(一)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答:________.
②请你填写完整“探究步骤(二):探究h与__________的关系”.
③该小组同学在完善方案后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其中实验步骤(二)收集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实验序号物块的密度(千克/立方米)水的密度(千克/立方米)h(厘米)H(厘米)
14001000610
26001000410
38001000210

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初步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块,_________
④根据表二的数据可以推测:若露出水面高度为零时,物块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等于_______.
⑤关于正方体物块露出液面的高度h与它的边长H的比值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2019-04-25更新 | 3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小明所在小组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选择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铁块所受重力G; B.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1; C.将溢水杯中装满水;
D.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E.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2
F.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以上步骤中,若得到 ______(填写题中对应数据的字母),得到的结论是_____.若想利用浮力测量小木板体积的大小,学习小组设计如图的实验:现将小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力计示数为F1,再将定滑轮用吸盘固定在烧杯底(滑轮质量不计),弹簧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拉着木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示数为F2,其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_,此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___,木块的体积V木=__(用字母表示).
2019-02-1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测试题
9 .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1)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通过导体电流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时,让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④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2)下面的几幅图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3)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2: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①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猜想3:电阻还与___________有关。
序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1锰铜合金丝LS
2镍铬合金丝LS
3镍铬合金丝L2S
4镍铬合金丝2LS

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AB间接入下表中待研究的电阻丝(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电源电压U恒定。

若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要探究猜想1,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要探究猜想2,应该选用电阻丝__________和电阻丝__________(填电阻丝的序号)进行对比实验。
③甲同学也利用以上的电路和电阻丝对猜想2进行了探究。甲同学的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先在AB间接入电阻丝2,闭合开关S,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1;然后在AB间接入电阻丝4,闭合开关S,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2;发现:I1I2
分析:由于电阻丝2和4的横截面积不变,而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等,所以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无关。
结论:猜想2是错误的。
对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正确/错误)的,请具体指出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他的实验和他的分析思路还可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这个结论是__________(正确/错误)的。
2016-12-07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0-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10 . 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杠杆是我们最熟悉的简单机械。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平衡?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带等距小格的杠杆和钩码(每个质量都相同)进行探究。
(1)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更便于测量______
(2)他们通过实验获取到下表证据: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杠杆平衡情况

1

1

10

2

5

水平位置平衡

2

2

5

2

5

水平位置平衡

3

1.5

10

1

15

水平位置平衡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杠杆平衡不是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单独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的共同规律是:每次实验杠杆平衡时_________,据此可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聪用撬棍撬石块,在A点施力没有撬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小明帮忙同时在B点施加适当大小的力,石头恰好被撬动了,这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在杠杆上多个位置施加动力使杠杆平衡,是否满足呢?

为此他们继续探究,如图丙是未完成的实验,若在C处挂______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以上结论是初步成立的,还需再________才能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2024-06-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