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杠杆是我们最熟悉的简单机械。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平衡?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带等距小格的杠杆和钩码(每个质量都相同)进行探究。
(1)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更便于测量______
(2)他们通过实验获取到下表证据: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杠杆平衡情况

1

1

10

2

5

水平位置平衡

2

2

5

2

5

水平位置平衡

3

1.5

10

1

15

水平位置平衡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杠杆平衡不是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单独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的共同规律是:每次实验杠杆平衡时_________,据此可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聪用撬棍撬石块,在A点施力没有撬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小明帮忙同时在B点施加适当大小的力,石头恰好被撬动了,这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在杠杆上多个位置施加动力使杠杆平衡,是否满足呢?

为此他们继续探究,如图丙是未完成的实验,若在C处挂______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以上结论是初步成立的,还需再________才能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2024-06-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2 . 小燕用测力计、长方体木块A、砝码、木板、斜面、小车等器材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一:图甲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是为了使物体受到的______与拉力大小相等,若实验中F1F2,则可总结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2)实验二:图乙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若要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关系,则可选择______(填写序号:c、d、e)两组实验来达到;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
(3)实验三:图丙“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为了使小车滑下来的速度相同,其必要的实验操作是______;若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和木板表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是W1、W2,则W1______W2
2024-03-15更新 | 50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广东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3 .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器材为,材料相同、体积不同的长方体物块A、B,两只相同的烧杯,内装等量清水,并利用这些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步实验。
(1)为了准确测出物体的重力,把物体悬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的挂钩上,当测力计和物体都_______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物体A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N;
(2)比较以上四次实验,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3)小强同学想继续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他向乙烧杯中加盐并不断搅拌(液体体积不变),通过比较甲、乙两烧杯中A、B两物块所受浮力大小得出结论。小明认为这样的方案不可行,因为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于是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
①向上提物块B,使两烧杯中液面_______,比较此时A、B两物块所受浮力大小是否相等;
②向上提物块B,使两物块所受浮力______,比较两烧杯中液面的高度是否相同。

2024-06-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十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4 . 如图甲所示的注水猪肉是人为注水以增加质量来牟利的生猪肉。注水后,猪肉里的肉质变差易腐烂,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猪肉注水因增加了含水量而影响了猪肉的电阻。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注水猪肉条的电阻大小。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开关应该处于__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             B.滑动变阻器发生短路
C.猪肉电阻处发生断路             D.猪肉电阻处发生短路
(4)排除故障后,将一条未注水的猪肉条接入电路,测量猪肉条两端电压及电流,记录数据。向该猪肉条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再次接入电路,测量电压及电流,记录数据。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表格第2次实验中,注水0.1mL的猪肉的电阻为________Ω。由表中数据,研究小组总结出猪肉条的电阻和注水量之间的关系:猪肉的注水量越大,电阻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实验序号

注水情况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mA

电阻/

1

未注水

3.0

0.75

4000

2

注水0.1mL

3.0

0.80


3

注水0.2mL

3.0

0.91

3333

(5)有同学说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不够严谨。如何改进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答:________
5 . 小明在研究物体的运动速度时,做了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40cm两端封闭的直玻璃管,管内注满水,内留一个小气泡。
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实验中,同学们从某一位置A开始用停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标出气泡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气泡经过各位置的路程,并将数据填入表-1中。
表-1

位置

A

B

C

D

E

F

G

路程/cm

0

3.0

7.0

12.0

17.0

22.0

27.0

时间/s

0

2

4

6

8

10

12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气泡在AG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m/s;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出气泡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
(3)小明发现实验过程中气泡运动过快导致时间测量不是很准确,那么如何改变气泡的运动快慢,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想到液体中的气泡比水中气泡的上升速度慢很多,于是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内液体粘度有关。
小明使用盐水和两种粘度不同的液体(液体1的粘度小于液体2,两种液体粘度均大于盐水,三者密度相同)进行了探究,测出气泡经过CG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2所示:
表-2

气泡长度1cm

气泡长度2cm

气泡长度3cm

实验序号

液体种类

上升所需时间/s

实验序号

液体种类

上升所需时间/s

实验序号

液体种类

上升所需时间/s

1

盐水

5.5

4

盐水

4.7

7

盐水

3.9

2

液体1

10.1

5

液体1

8.5

8

液体1

6.9

3

液体2

12.4

6

液体2

11.2

9

液体2

10.0

①分析___________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液体粘度相同,气泡长度越长,气泡运动越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②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气泡长度相同,液体粘度越大,气泡运动越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近些年来,部分不法商贩将用糖勾兑稀释后粘度大的果汁装进正品鲜榨果汁的瓶子中卖给消费者。结合本次实验结论,我们在区分二者的时候,可以将瓶身倒转,其中,气泡上升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是鲜榨果汁,另一种则是经过稀释后用糖勾兑的果汁;
(5)在一个寒冷早晨,小华在重复小明的实验时发现气泡运动比小明记录的要慢,于是小华据此提出了猜想三:液体中气泡的运动快慢还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024-05-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中考七模物理试题
6 . 如图-1,是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的实验方案示意图。

(1)以普通A4纸为原材料,分别裁出两组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1号和2号半径相同,锥角不同;1号和3号锥角相同,半径不同),将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如图______(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
(2)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测得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
表一

纸锥编号

1

0.8

9

80

0.85

0.94

2

0.8

9

40

0.83

0.96

3

0.8

4.5

80

0.84

0.95

表二

纸锥编号

1

1.7

9

80

1.27

1.34

2

1.7

9

40

1.03

1.65

3

1.7

4.5

80

1.25

1.36

①甲组同学根据表一数据得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纸锥半径和锥角均无关这一错误结论,结合表一和表二分析,甲组同学总结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因为______
②结合表一和表二可初步得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纸锥的半径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明发现,充气热盾外形与纸锥相似,结合实验结论可推理:为了减缓下降速度,应该选用锥角较______的充气热盾;
(4)小华根据伽利略斜塔实验结论“两个不同的小球总是同时落地”这一知识,提出猜想: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还与纸锥的质量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表三   普通A4纸制成的1号纸锥的不同质量的实验数据(

m

2m

3m

4m

5m

6m

7m

8m

9m

10m

11m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69

1.21

1.04

0.93

0.85

0.77

0.75

0.71

0.70

0.69

0.69

1.00

1.40

1.63

1.83

2.00

2.21

2.30

2.39

2.43

2.46

2.46

由数据可知:当质量到达某一确定的数值后不同纸锥的下落速度趋于相等,此时不同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只与______有关;
表四杂志油印纸制成不同规格的纸锥的实验数据(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27

1.00

0.86

0.75

0.70

0.67

0.64

0.63

0.63

1.34

1.70

1.98

2.27

2.43

2.54

2.66

2.70

2.70

(5)参照表四中的信息,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还可能与纸张的______有关,事实依据:______
2024-04-1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7 . 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保持___________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该小组在实验中操作规范,由于不知道钩码的重力大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动力/钩码个数

动力臂

阻力/钩码个数

阻力臂

1

6

20

4

30

2

4

10

2

20

3

2

30

3


4

1

25

5

5

分析数据后,初步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与阻力之比和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互为倒数。显然,钩码重力的具体数值对得到杠杆平衡条件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根据此结论,表中第3次实验数据的阻力臂___________cm;
(3)为明确钩码的重力大小,该小组找来天平测其质量。调整天平横梁平衡时,要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处。测量钩码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质量为___________g,即可求出重力大小;

   

(4)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工作的。如图丙,当秤盘不放物品时,秤砣悬挂在0kg刻度线处杆秤刚好平衡(简称“调零”)。某杆秤的秤盘因不慎磕坏了一个缺口,导致杆秤不能调零,继续使用该杆秤,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该小组在秤盘底粘一块橡皮泥,使杆秤能调零,那么使用该杆秤,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8 . 小明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

(1)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2)正确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小明进行了多次实验,第1次实验测量A处电流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A处电流为 ___________A;
(3)多次实验得出如表所示的数据,表中数据是通过 _______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序号)
A.改变小灯泡的规格
B.改变电池节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IA/A

B处电流IB/A

C处电流IC/A

1


0.2

0.4

2

0.4

0.4

0.8

3

0.6

0.6

1.2

(4)分析表中数据后,小明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都相等;请你分析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9 .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   1A”,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30Ω。小明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选填“A”或“B”)端。
(2)研究发现,由图线上的任一点和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大小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为了继续探究,用3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原来的电阻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2V,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30Ω的定值电阻也能完成实验,不改变电路元件的情况下,设定的电压表示数应不低于______V,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得出正确结论。
2024-05-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二模理科综合试题1-初中物理
10 . 小明同学偶然观察到当水杯不慎落地时有水从杯中溅出来,小明由此联想到如下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水会从杯中溅出来呢?
小明认为水由杯中溅出一定是因为水受到了杯子的“反冲力”,从力的性质来看,这是一种______
问题二:水所受的反冲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明提出了三个猜想。
猜想一:水所受的反冲力的大小与杯子材料有关;
猜想二:水所受的反冲力的大小与杯中水量有关;
猜想三:水所受的反冲力的大小与杯子下落的高度有关。
根据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
一次性纸杯、去盖的易拉罐,两只乒乓球、脸盆及水;
小明用乒乓球是因为水所受反冲力的大小不易直接测量,而将乒乓球放入杯中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可以直观比较反冲力的大小,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实验过程】
小明分别在纸杯和易拉罐中装入水(水中放入乒乓球),让纸杯和易拉罐从高处自由下落掉到脸盆中,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次数

杯子材料

下落高度

杯中水量(杯上标记刻度线)

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1

2

更低

3

4

更低

【分析与交流】
(1)对比______两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一;并得到结论:反冲力大小与杯子材料有关,且杯子材料越硬,反冲力越______
(2)对比实验1和2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
(3)对比实验1和4得到的结论是:反冲力大小与杯子下落的高度有关,且高度越高,反冲力越大。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杯子下落的高度越高,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就越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小明的实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你简要评价: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4月中考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