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力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探究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D.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通过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021-05-1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 .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小明用图1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时需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木块,若增大拉力,木块所受摩擦力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多次增加砝码质量,重复实验,记录数据,作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木块和长木板间压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2中①);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重复上述实验,则fF的关系图像可能为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3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图甲、乙中都应使铁块和木块做______运动,将图甲中的铁块与木块位置互换如图乙所示,是为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图甲中,木块上表面水平,铁块和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铁块受到______个力的作用。
2021-05-11更新 | 88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泉塘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4 . 小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用的器材有∶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质量为50 g的钩码若干。
(1)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A,应使木块A沿水平桌面做________直线运动。
(2)请你画出(1)中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_____。并分析说明这种运动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能表示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依据。(        )

(3)选定实验方案后,通过增加A表面上钩码的个数,测得多组摩擦力f的数据。请你根据小华的实验记录表格,在图中描出压力为3.0N时摩擦力的数据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图像_________
F/N1.01.52.02.53.03.54.0
f/N0.60.91.21.51.82.12.4

(4)利用图像法来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曾用这个方法研究了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分析本实验中fF的图像,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_________
2021-05-0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5 . 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时,使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两端拉力的大小。当两端所加钩码的质量______时,木块静止;
(2)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使两边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到木块发生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才能平衡;
(3)某同学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要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______运动。比较甲、丙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选填“压力大小”或“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在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021-05-0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6 . 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表表格,并记录了部分实验数据。
(1)为完成实验探究,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一组内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N滑动摩擦力/N
棉布2
木板4
玻璃板6
(a)(b)
(2)如图甲所示,为了测量木块所受动摩擦力的大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若在两个水平长木板a、b上改变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记录多组数据并作出摩擦力f随压力FN变化的图像(图乙),长木板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接触面更粗糙。
2021-05-02更新 | 35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7 . 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情景。

(1)用弹簧测力计______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______运动,如图甲所示,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______
(2)比较乙、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以下事例可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结论解释的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
B.下大雪后,有些北方城市常常将煤渣撒在结冰的路面土
(4)弹簧测力计沿图丁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021-05-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在甲、乙、丙所示图中,分别用F1=0.5N,F2=1N,F3=1.2N的拉力,拉着物块A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

(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______拉动木块;由______原理可以得到此时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
(2)比较步骤______可得: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______越大,摩擦力越大;
(3)实验前,如果小江先竖直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再按上述要求拉动木块,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实际的摩擦力;
(4)在实验的过程中,小江发现很难保证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读数不稳定,同组的小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将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如图丁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着水平方向向右运动,但是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说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方向______。此时增加拉力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弹簧测力计仍然不稳定,可能原因是______
2021-04-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9 . 某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1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______,大小______。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经过思考与交流后,实验小组决定改进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乙所示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1丙所示实验装置,你认为______(选填“乙”或“丙”)装置更好;
(4)如图1丙所示装置中,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______上;
(5)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如图1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6)实验结束后,小组通过总结,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明由此联想到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
2021-04-2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苏科版)第九章 力与运动 9.1 二力平衡(备作业)
10 . 如图,小宇要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1) 老师认为小宇的实验操作步骤有误,请将错误的步骤写出______,并将正确的步骤写在横线上:______
(2) 改正之后的实验步骤应用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3) 在木块上分别加上1个、2个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______力,分别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粗心的小宇只记得这三次拉力的大小分别1.8N、1.4N和2.2N,却忘却了填入表格中,请你在表格中将拉力的大小填充上;
加放砝码数量/个012
弹簧测力计示数/N__________________

(4) 小宇找到了一个与木块外观相同的铜块,将铜块放在木块上进行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如图),请你画出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______。老师说利用这两个物块可以验证“滑动摩擦力与接触的粗糙程度有关”,小宇想要完成验证,他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2021-04-2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