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1 . 琳琳同学跟奶奶聊天时,发现奶奶一直认为“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琳琳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__________
(2)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这一实验过程中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
(3)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琳琳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需确保_________(选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
(4)琳琳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小戏法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琳琳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的道理。
2 . 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光学知识时,回顾实验中找到的像,并分析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同学们应用如图甲装置研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只将光屏靠近或远离小孔发现光屏上均有像,但成像的___________情况不同(选填“大小”或“正倒”);
(2)图乙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情景,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采用了___________法。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同学们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在图丙位置时,眼睛应在图中___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观察成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___________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024-06-14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夏津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练兵考试物理试题
3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M作为平面镜,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刻度尺和铅笔。
(2)多次移动蜡烛A进行实验后得出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M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请根据(2)中的实验结论在图乙中画出OB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__
2024-06-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4 . 同学们在梳理光学实验时:

(一)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
(2)某次实验,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如图乙,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如果在图甲中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这侧_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4)如图丙,此时光屏上成清晰像的特点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5)若将光具座上凸透镜换为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透镜来进行矫正。
2024-06-14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5 .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3)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在蜡烛B一侧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找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4)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组同学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图乙是他们三次实验记录的像和物的位置,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A.为了减小误差;B.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2024-06-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大学附中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6 . 小科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实验中小科同学从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改善重影问题的方法是______
(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3)完成实验后,小科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该硬币的像______(选填“向右移动3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3cm”)。
(4)将黑色的纸板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小科在蜡烛A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2024-06-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莆田中山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7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玻璃板与纸面______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有同学提出质疑,“火焰形状”会影响对称性判断,你认为会影响吗?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06-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使烛焰的像更清晰,应选择较 ________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进行实验。
(2)为了比较成像的大小关系,实验选取的两根蜡烛A和B的大小应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 同”);该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次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024-06-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9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准备透明薄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的位置;
(2)实验中,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多次改变蜡烛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像的位置,在白纸上做好相应记录,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实验过程中通过移动蜡烛A的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下列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与本次实验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
C.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D.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0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
(2)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如图甲。将________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
(3)实验中,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B需________玻璃板(填“靠近”或“远离”),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5)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