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小华在做“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的隔声材料,然后她逐步远离声源,当她听不见声音时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下表所示。实验中,盖在闹钟上面的隔声材料厚度要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在小华逐步远离声源的过程中,她听到声音的______逐渐变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耳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2 . 如图所示是某班物理兴趣小组成员探究声现象的一些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该同学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 _____
(2)(乙)图中,两个同学拍手后发现鱼儿惊慌地游动,说明液体能 _____
(3)(丙)图中,当不断地抽气时,真空罩中闹钟声音在逐渐地减弱,说明 _____
(4)(丁)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5)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声音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扬声器纸盆的 _____产生的,是通过 _____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_____处减弱噪声。
2023-05-01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第一章 声现象 1.3 噪声及其控制(分层作业)
3 . 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
(2)小刚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这说明______

(3)接着小刚又进行实验,如图乙,他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我们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左边的音叉发声,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小球弹起。
4 .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
5 . 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依然能分辨出闹铃的声音,这是在描述声音的 ___________(填声音的一种特性),同时也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_____;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该现象说明 ___________不传声;
(2)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够在 ___________传播,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与以下 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
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B.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
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
(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答案是 ___________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
2023-04-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6 . 噪声的防治有多种方法,隔声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1)将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聆听闹钟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音调和响度。盖上盖子后,发现它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了变化;
(2)分别用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将闹钟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声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如何比较它们的隔声性能好坏呢?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同学站在距离鞋盒相同距离的位置,分别听闹钟发出嚓嚓声的强弱,听到声音越强,说明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就越______(选填“好”、“差”);另一种方法是让同学边听声边后退,记录刚好听不到声音时距鞋盒的距离,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就越______(选填“好”、“差”)。
7 .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塞满不同隔声材料,其目的是控制隔声材料的___________相同,接着他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在此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___________(响度/音调)发生改变;当听不见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2

2

0.3

分析实验结果,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差到好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022-10-13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部分农村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8 . 为了探究声音的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从而得出了声音的___________与振动___________有关;
(2)把(1)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
(3)以上探究方法叫___________,下列实验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___________
A.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B.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9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
(1)图甲,开幕式第一个节目《立春》,节目中的“小草”是一根根近10米的长杆,为了表现小草随风摆动的柔美,制作长杆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______(选填“磁性”“弹性”或“导热性”);
(2)图乙,小男孩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靠空气柱______发声的,“嘹亮”主是用来描述声音的______
(3)图丙,冬奥会主火炬采用“微火”,小小火苗传达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实际行动能够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举出一例______
2022-05-19更新 | 4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10 . 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老师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________(填写答案字母)。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