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4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随着春天的到来,寒意渐退,气温回暖,降水开始增多,从天上飘落的也不再是片片雪花,而是丝丝细雨,雨水便因此得名。

都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字,像雨滴下落之形。《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从天上的云层中落下的水滴称为雨,降雨的过程也称为雨,例如,《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的动词表示下雨。不仅如此,其他事物自上而下像雨一样降落的过程也称之为雨,《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就是粟谷像下雨一样从天空落下。汉乐府民歌《上邪》里冬雷震震夏雨雪中的雨雪是下雪的意思。当用作及物动词、表示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

③古文字中的,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的形体一脉相承。古人从流水的自然特点中生发出许多哲思,《道德经》中就以水为喻,阐发有道之人的至高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对流水也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会、《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奔流而去的江水,从不停歇,这是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惜时之意亦在其中。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到来滋养出新的生命,它的离去喻示着生命的流逝。或许正是在水的不断来去流动之中,生命不息,运转不止。

④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雨水时节,冰雪消融,水边的生物活动日渐频繁。南飞过冬的鸿雁北归,草木开始萌发出新芽,这些物候都预示着新的生命周期在雨水时节全面开启。

⑤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因自幼带有热毒而需要服食冷香丸,这味药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对季节有极高要求,其中就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十二钱,薛宝钗也感慨这样可巧的雨太难遇到。正因春雨难得,古人用润如酥”“贵如油来表达对它的珍视和偏爱。春雨的到来唤醒万物,孟郊的《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寥寥敛语便描绘出庭草雨后争春的情境。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夜之间,细雨悄悄将花木洗刷一新,点染春色,正是春雨时节的喜人之处。

⑥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生发出无限生机,用雨水为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命名,不仅是对天气物候的观察和归纳,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愿你我在新的生命旅程里,不负一场好雨,不负一寸春光。

1.选文第①段—④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雨水”这种节气。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
B.选文引用资料丰富,增加说明的真实性,也使文章更有内涵与情趣。
C.选文既生动形象,又有准确严谨的特点。
D.选文不仅介绍了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对今天的生活有指导意义。
3.选文第⑤段列举薛宝钗“冷香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2 . 梳理材料,完成“春游那些事儿”专题探究任务。   
【材料1】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先秦)

【材料2】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疚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

(《后汉书·礼仪志》汉·范晔)

【材料3】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魏晋·王羲之)

【材料4】

开元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敕,百官不须入朝,听寻胜地游宴,卫尉供帐,太常奏集,光禄造食, 自宰臣及供奉官,嗣王、郡王、诸司长官、少卿、少监、少尹、左右丞、侍郎、郎官、御史、朝集使,皆会焉。因下制曰:自春末以来。每至假日,百司及朝集使,任逐游赏。

(《赐百官钱令逐胜宴集敕》唐·唐玄宗)

【材料5】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各携枣、炊饼,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东京梦华录·卷七(有删减)》宋·孟元老)

【注释】①溱(zhēn)、洧(wéi):郑国二水名。②士与女:指青年男女。③洵:诚然,确实。訏(xū):广阔。④祓(fú):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祭礼。⑤疚(chèn):病。⑥敕(chì):皇帝的诏令。⑦光禄:古代官名。⑧门外土仪:郊外卖东西的摊子。⑨摔脚:源于教战练兵,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殷其(        )                              (2)万物(        )
(3)皆(        )                         (4)但一百五日最(         )
2.材料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哪些丰富多彩的春游活动?请简要归纳。
3.从先秦到唐宋,春游活动越来越盛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盛行的原因。
4.“寻找春天”专题探究交流会中,小组将探究“春游习俗的文化内涵”,请根据材料简要阐释。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声落在油纸伞上

周华诚

①伟学喜欢听雨声。他喜欢撑着油纸伞走在山村小路上,远山飘浮着白色的雾气,草木的气息将人萦绕。(A)雨落在山村的瓦背上,啪嗒,啪嗒。雨落在芭蕉的叶上,啪嗒,啪嗒。雨水落在老屋顶,再沿着屋檐滑下来,啪嗒,啪嗒。多么诗意的春天啊!

②伟学能回村子里来,让大家重新聚到一起做纸伞,倒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③伟学的爷爷对油纸伞可谓一往情深,爷爷说,从前啊,很多外地客人途经余杭,都会买一把余杭的油纸伞作为礼物,带回去送给家乡的亲朋好友。从前的油纸伞非常精美,骨架是竹子做成的,伞面是用纸糊成的,再画上各样的图画,简直是典型江南的诗情画意。

④后来,钢骨雨伞大量出现,因为轻便价廉,一般人都选择了钢骨伞。油纸伞也渐渐变成了老古董,变得无人问津了。爷爷想把余杭油纸伞恢复起来,却起色不大。

⑤ 如今,伟学却奔着爷爷的油纸伞去了。他发现,很多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学,其实非常耐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只是,有些东西不太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太老古董了,花花绿绿的……”伟学想,这么美的油纸伞,这么诗意,又这么江南的油纸伞,能不能用当代的设计语言,重新去讲述它的故事呢?伟学想,传统的工艺,一定要加上时尚的眼力,这样事情就好玩了,传统工艺也才会有新的价值。

⑥于是,伟学把工作室搬到了山里的祖宅。这个房子长久没有人住, 渐渐破败。伟学把老屋修缮了一下,布置成了纸伞工作间,一道道制伞的工序都有地方施展。山里有宁静的气息,不管春日的细雨,还是秋日的落叶,都会跟自然达成相同频率的呼吸。在这样的老屋子里做伞, 真的太接近古雅的趣味了。

⑦伟学把村子里几位懂做伞的老伯伯请回来。这一回,伟学又要做伞了。村里人有的说,(B)小年轻哦,做伞没花头的,你一时兴起,做个半年就不想做了吧?

⑧说归说, 人还是慢慢聚起来。但是他们也没想到,后来伟学真的把这个油纸伞的事做起来了;不仅做起来了,还比他爷爷做得出色。因为爷爷是恢复了制伞的复杂工艺, 却没有销路,孙子呢,不仅做了,还打开了销路——每把伞最低价格六七百元,贵的两三千元,供不应求。

⑨伟学想的第一件事, 其实是怎么让城市里的年轻人喜欢这个古老的油纸伞。他把伞做了改造, 第一件事是改变了颜色。这个颜色清新淡雅,淡蓝色、天青色,又雅致,又高级。人家一看,喜欢得不得了。他用更轻便的竹子,取代了原来的木头做伞杆;用韧度更好的皮纸来替代桃花纸;用了味道更淡、光泽更细腻的木蜡油, 让伞面的画面质感更清晰。后来他又玩跨界, 跟潮牌服装跨界合作, 把时尚元素融入油纸伞制作,还设计了迷你版的材料包, 可以让人体验制作一把伞的全过程……

⑩现在的余杭油纸伞、既洋气又精致,还实用。一把伞,不仅可以撑在春天的细雨之中, 还可以当作一件艺术品,展示在一个空间里。不过,在伟学看来,对待一把伞最好的方式还是撑起它,走在具有江南味道的场景里——西湖边,山道上,芭蕉绿荫夏日,小桥流水人家。

老屋的窗外,细雨如烟。雨滴打在竹叶上,滴答滴答,如同古筝的琴音,那么宁静悠长。伟学忽然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他也一下明白自己当初选择做纸伞的原因了。

(选自《解放日报》,2024年04月03日,有改动)

1.伟学如何“用当代的设计语言”让油纸伞有了新的价值?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按照要求赏析。
(1)赏析第①段A处画线语段中六个“啪嗒”的妙处。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中B处画线句。
3.小文说,第⑥段写山里老屋是为了表现环境的艰苦。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4.小语对题目有困惑,雨声怎么会落在油纸伞上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5.现邀请你做油纸伞解说员,从实用与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写一段解说词,不超过100字。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音的礼花

乔忠延

①严冬天寒,我紧步跑下楼去拿快递。回来跑上楼,母亲站在门口,嗔怪她年逾古稀的儿子:“这么冷的天,出去不戴帽子,不怕德脑着凉呀!”

②德脑,这个久违的词,让我醉回故里,忍不住要去乡间胡同、田头阡陌叩拜乡音。城里街巷,乡音似乎得不到雅致的礼遇。然而,乡音的日渐喑哑,却让游子弥漫在阔野上的乡愁"愁更愁”。

③德脑是什么?是头,是城里人说的脑袋。脑袋运转依凭什么?一个字:德。和谐社会、美满人间的锦囊妙计不在脑袋中,而在德脑里。

④翻检我大脑变作德脑的过程,一幕幕都是儿时在乡村陶冶的画面。生产队里分东西,想抢个先,奶奶喊:“别跑,要有先来后到。”轮到我们了,奶奶却让给后面的白胡子老爷爷。待老爷爷背着口袋走后,奶奶俯首对我悄悄说:“要谦让,卖茄子的还让老小。”酒扫庭除,奶奶带我一早扫完院子,去扫门前。门前一干二净,邻院的大伯正拿着扫帚往回走。次日一早,奶奶要我先扫院外,看我把大伯家的门前同样扫得一干二净。她笑着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⑤一桩桩,一件件,说不尽,道不完,我的大脑却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变成德脑。如今回味,就是这些出自德脑的俗话,和谐着左邻右舍,凝聚着前院后院,使家乡这艘小船遇到风浪总能你掌舵、他划桨,平安度日。

⑥冒失的毛头后生难免办事出圈。村上的长者会及时点拨:“走正道,别裂辙。”辙,是牛车碾过土路的深深印痕。顺辙行车轻松自如,若是裂出辙印必然磕磕碰碰。有时长者也会狠咄:“你这是人样?简直是生驹野马。"狠咄不再是点拨,而是咄咄逼人,是严厉的批评指责,指责他和恣意放纵的野马没啥差别。改过,那好,多少毛头小伙都是这样逐渐将脑袋变作了德脑。不可否认,也有个别顽劣不化的,少不了后背受人指画。乡亲们常指画着告诫儿女:“千万别学那样,损德、损典!”损德,损伤道德。往往乡亲们还会指画得更具体,“忘八”--忘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可是先祖确立的八德呀!由此推及,那损典就是损伤先祖的典籍。

⑦乡亲们口舌上的传说,不是无根的禾苗、无源的流水,都能从典籍里找到记载。根脉相依,源流一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乡亲,早就把头脑熏染成德脑了。乡音,既是对中华美德的弘扬,也是对缺德裂辙行为的审判;既有真诚的情谊,也有温馨同的劝勉。我为乡音自豪,却也深深愧疚。初入城市,我曾讷于张嘴,羞于启齿,害怕舌尖上跳出的乡音惹人嘲笑。如今想来,这是何等清浅,何等孤陋!

⑧乡音哦,那拙朴的乡音,永远永远绽放着绚烂的礼花!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关注]读了本文,彬彬忍不住在校刊转载,请你结合阅读作品的感受,帮他把导读文字补充完整以推荐大家阅读。
乡音,不仅仅只是一种说话的腔调,更是(1)__________。乡音,流淌在每一个游子的血管里,那熟稔的声音,是客居他乡的暖阳,是乡风乡情的追忆,是(2)_________
2.【梳理]作者“为乡音自豪”,彬彬深有同感,他根据文意梳理了四条理由,请你补充完整。
(1)奶奶用乡音将“我”陶冶;(2)邻居用乡音凝聚前院后院;(3)_______(4)_________
3.【鉴赏]转载本文时,彬彬邀请你给下面两组句子各写一则赏析性批注,请你帮帮他。
语句批注
A.然而,乡音的日渐喑哑,却让游子弥漫在阔野上的乡愁“愁更愁”。(从用词角度)
B.如今回味,就是这些出自德脑的俗话,和谐着左邻右舍,凝聚着前院后院,使家乡这艘小船遇到风浪总能你掌舵、他划桨,平安度日。(从修辞角度)

4.【共鸣]读完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短语:故乡深情、记忆哲思、文化自信…请你在读者留言处,围绕其中一个短语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50字左右)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5月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对称平衡彰显汉字之美

雷黎明

        大美汉字,美在大方,美在对称平衡。
        (一)汉字结体追求对称平衡之形
        原始氏族社会陶器上的刻符多见对称性形体。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符共见27个,作对称形者有15个;青海乐都马家窑文化陶符共见50个,作对称形者有36个。这表明,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于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甲骨文是最早而成体系的汉字。专家在对一千个常见甲骨文形体进行了十六字格编码统计后指出,“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
        秦代小篆字体整体圆劲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将汉字的对称平衡之态展现到了极致。据笔者统计,《说文解字》收录小篆字形共9831个,作左右对称(如“祘”“爨”等)、上下对称(如“巨”“匚”等)、“十”形对称(如“亚”“畺”等)的形体达807个;另外还有32对通过改变一个字形的方向,成就另外一个字形的对称字组。
        (二)汉字载体构建对称平衡生态
        殷商时代,字形呈现于甲骨,先要对甲骨进行锯削整治:对于龟壳腹甲,需削平外缘,锯去中脊凹凸不平之处,使其成平面鹅卵状;对于背甲,多从中脊对剖为二,锯去首尾两端,使其成近似椭圆形。
        西周以来,青铜器具成了文字载体的不二选择。不论是用作食器的鼎、鬲、尊,还是用作乐器的钟、钲、铎,抑或是用作兵器的戈、戟、剑,都用种种样式提供了承载铭文的对称性物质依托。
        时至战国,简牍、丝帛、石陶、玺玉、泉贝,材质各异,但不管何种材质,承载文字的平面空间多为或方或圆的对称形态。特别如货币圜钱,内方外圆的形体更是将先民“天圆地方”的意识作了对称性物化。
        自东汉时期,纸张变成为新的文字载体。但不管是借雕版或活字字模把字形拓印于纸张;还是用笔墨直接书写于纸张,纸张多以方正的外形表征为汉字提供着成形生态。
        (三)汉字艺术展现对称平衡审美
        一些由汉字生发、塑造、展现的中华传统艺术,也展现着对称平衡之美。
        书法艺术,极力追求对称平衡的美学特质。甲骨文时代,同一龟板上有数条卜辞者,讲求布局均衡;同板的两条卜辞,或相向,或相背,常沿中缝作左右对称排布。笔墨普及后,书法艺术精品,总会采用落款、钤印等方式在宾主、虚实、避就中维护整体章法的平衡稳定。
        汉语的结构和一些艺术形式在汉字符号组构上也讲求平衡稳定。如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成语常见是四音节;对仗、排比等辞格也讲求平衡规整。对联,更为追求对称平衡:上下联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字符形式上,字数相等,左右对称,可读而更可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尽深刻地展现出汉语、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
        崇尚对称平衡,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古语云:“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处处皆均衡对称,方为“美”。汉字的对称平衡美学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典雅和精致,展示了民族品格,彰显了民族审美。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21日,有删改)

1.以下是小东阅读本文的分享,他的分享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骨文“雨”字,水滴的形体左右对称、数量均等地排置,体现了汉字对称平衡之美。
B.对甲骨文形体编码统计后,专家认为汉字在起源之初即已开启了对对称平衡的简约追求。
C.春节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尽显对称平衡之美,深受百姓喜爱。
D.无论是甲骨、青铜器,还是简牍、丝帛、泉贝、纸张等,这些载体均为汉字提供对称性依托。
2.小东将要举例分享汉字的对称平衡之美。他不知道以下材料能否使用,请你帮他判定并给出理由。
【材料】

汉字系统中还有一种重叠相同形体而成的所谓叠形字,有二叠、三叠、四叠几种。比如,“林、喆”等为左右二叠,“圭、炎”等为上下二叠,“回”等为内外二叠,“噩”等为特殊二叠;“晶、鑫"等为正三角三叠,“禁”等为倒三角三叠,“雠"等为横置三叠,“彡”等为竖置三叠;“燚”等为“田”字形四叠。

3.追求对称平衡之美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征,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中国古代的骈体文、格律诗或传统吉祥图案“囍”中选取一例,加以说明。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5月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6 . 青春,是诗的季节。学校开展“诗意校园·诗韵青春”文化节活动,请你参加。下面是小凡摘抄的诗歌,他用投屏朗诵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当欢笑黯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了失落/你追梦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

当秋风书写着萧瑟/当暴雨催残了花朵/你纯真的眸中/是否/还盈满承诺?

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

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甩掉世俗的羁绊/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1.对诗歌中的两个加点字,小凡这样读:盈(yín)满 羁绊(pàn)。请你帮他纠正:
(       )   羁绊(      )
2.小刚发现小凡的摘抄中,“催残”一词书写错误。于是,他从形旁辨义的角度,对“催/璀/摧”三个字的使用加以说明,请你根据示例补充完整。

小刚:小凡,对于形近字,我们可以“以形辨义”,还可以“以义推形”。“催促”的“催”是叫人赶快行动,和“人”有关,所以是“亻”旁;“璀璨”的“璀”本是指珠玉光彩鲜明,和“玉”有关,所以是“王”(即斜玉)旁;这首诗里“cuī残”的“cuī”指(      )

3.听完小凡的朗诵,小林表达听读感受,他的说法不当的是(       
A.这首诗追求句式的整齐,而且注意押韵,读来很有节奏感。
B.这首诗运用对偶、排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C.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洋溢着不屈服于苦难、不退缩于挫折的精神。
D.为了表达高歌生命的热情,我认为小凡朗诵时应该始终慷慨激昂、热情饱满。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5月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7 . 阅读材料,完成“诸暨‘村BA’”主题学习任务。   
材料一

①4月7日,诸暨运动之家杯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联赛揭幕战正式开赛,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亲自发来视频祝贺。本次篮球联赛共有300多支球队、4000多名球员报名参加,参赛队伍及运动员数量较上届明显提高。

②在诸暨,篮球是竞技体育,也是群众文化,更是精神家园。

③火热的球市离不开滚烫的历史。沿着诸暨篮球发展的纵贯线向前盘寻,诸暨篮球运动历史已走过百年。据《诸暨县志》考证,1911年前,诸暨的新式学堂就开设有篮球课,是我国最早开展篮球运动的地方之一。每逢节假日或庙会,篮球比赛成为必备项目,场面热烈壮观,逐渐形成诸暨独有的传统民情风俗。

④2023年4月9日至6月18日,诸暨举办了首届村BA,历时70天的赛程里,共进行了681场鏖战,场场爆满。参赛队伍几乎覆盖全市所有镇村,全市120多万人口也都纷纷化身铁杆粉丝,为自家队伍加油呐喊。诸暨人爱球,但更爱家乡。为了打好村BA,自上届开始,就有不少年轻人返乡参加集中训练,只为好好上场、为争光。越来越多的诸暨乡贤和外地客商因为村BA来诸投资。

⑤本届村BA传承的,是村民们对篮球运动最纯粹的热情;而创新的,则是在村BA巨大流量和体育消费热情的推动下,诸暨整体经济活力的进一步提升。

村BA第一阶段,鼓励各镇街主动造节,根据春季文旅项目推介、当地节会、乡贤大会等事件合理安排赛事,提升激活力、促消费能力。第二阶段赛事组织方拟推出超级周末等具有辨识度的展会,结合诸暨文旅产品、苎萝市集、小吃美食等进行系统性展销。

⑦篮球在诸暨,正在被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无限的可能,寄托更多的意义。

村BA”, 砸砸损咔

《诸暨“村BA”, 砸砸损咔! 》 (西施眼APP 2024.4.7)

材料二

①在诸暨,篮球不仅是村民们的娱乐方式,更是为基层治理赋予了独特的体育能量。

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诸暨每个村都有灯光篮球场,村民闲余来这里锻炼身体,日常生活更加阳光、积极、健康。

③实际上,不止于村民娱乐方式的正向引导,篮球让许多基层矛盾和纠纷有了新的化解思路。在诸暨市次坞镇道林山村,一座特高压变电站的建设工作曾遇到了困难。结合诸暨人喜欢篮球这一特点,供电公司的干部们想到了用打篮球的方式化解难题。通过联谊赛,两边的关系很快拉近了,难题迎刃而解。

球场让乡村美起来、靓起来,球赛让乡村动起来、乐起来,成为了弘扬枫桥经验’的新载体。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郑瑶表示。

《浙江诸暨:乡村篮球为基层治理赋予体育能量》 (《公益时报》2023.07.12)

材料三

①周珊珊 (人民日报评论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一段时间以来,村BA、村超、村晚等字头文化活动持续火热的密码是什么?

②张萍 (浙江日报评论员):字头文化活动除了体现地方特色外,还要释放情感张力。今年浙江各地最受欢迎的节目是舞龙,柯桥福龙、平湖九彩龙、奉化布龙、开化香火草龙、萧山河上板龙……舞出了中国年的精气神,引发了情感共鸣。

③周珊珊: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字头文化活动像一扇窗口,让更多乡村风土人情被看见、被发掘。当地在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何好经验好做法?怎样达到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强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效果?

④张萍:乡村文化活动如何既有看头又有赚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议题。浙江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各地的乡村文化实践与强村富民行动始终紧密结合。如在首批全国篮球城市之一的浙江省诸暨市,去年夏天681场村BA场场火爆。8天时间内,当地打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夜经济小镇吸引客流日均近3万人次,带动创业就业近2000人。

《擦亮“村”字头, 有看头也有奔头》 (《人民日报》2024.03.19)

1.以下选项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诸暨举办“村BA”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热爱篮球已经成为诸暨人的固有基因。
B.围绕“村BA”的宣传造势,最终是为了吸引流量,扩大体育消费,发展赛事经济。
C.诸暨人充分发挥篮球的社交属性,篮球已然成为了弘扬‘枫桥经验’的新载体。
D.诸暨“村BA”的成功,启示全国各地乡村,可以积极开展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
2.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篮球运动深受诸暨人喜爱的原因。
3.诸暨西施眼APP、《公益时报》《人民日报》都对诸暨“村BA”进行了报道。请根据新闻内容,分析三则材料选取的角度、所持的立场各有什么不同。
知识卡片:

诸暨西施眼APP是致力于打造诸暨政经新闻和政务服务的客户端。《公益时报》是倾力于打造公益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4.为了更好宣传诸暨“村BA”,展现诸暨城市魅力,小语想用Sora制作一个宣传视频。请你帮他编辑一段描述性文字,以供Sora识别。要求:想象丰富新颖,描述具体细腻,具有较好的宣传效果,字数120字左右。
知识卡片:

Sora,2024年2月15日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 发布的人工智能文本生成视频大模型。它可根据用户描述的内容生成长达60秒的连续、稳定、高品质视频,且描述的内容越充分、细节越精确,生成的视频越真实。

关键词提示:诸暨   篮球   人们 ……
内容描述: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班会前,班长检查发言稿时,发现小荷的发言稿有几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订正一下:

这是一个(     )、万物复苏的季节。由于对书的热爱,我们相聚在一起。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无论是纵观中国历史,还是横看世界发展,在时代最前沿的伟人都好读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到唐诗宋词元曲;从波涛澎的海滨,到风沙茫茫的大漠;从细雨绵绵到一碧万……方寸之间,便是世界。(     )地阅读书籍,让我们博学、越。当灵魂穿越千年,历经千山万水,生命便更丰盈,心灵便更澄澈,思想便更成熟!

1.你认为这段话中三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     
A.bài qǐng zhuóB.pài qīng zhuó
C.pài qǐng zhuóD.pài bó zhuō
2.在这两个括号里,你认为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     
A.草长萤飞 孜孜不倦B.草长莺飞 孜孜不倦
C.草长鹰飞 孜孜不倦D.草长莺飞 滋滋不倦
3.你发现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于是你建议小荷改成(     
A.当灵魂穿越千年,历经千山万水,心灵便更澄澈,思想便更成熟,生命便更丰盈!
B.当灵魂穿越千年,历经千山万水,思想便更成熟,生命便更丰盈,心灵便更澄澈!
C.当灵魂穿越千年,历经千山万水,心灵便更澄澈,生命便更丰盈,思想便更成熟!
D.当灵魂穿越千年,历经千山万水,生命便更丰盈,思想便更成熟,心灵便更澄澈!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知识不等于智慧

冯东书

①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现代中国人很熟悉的话。于是有的人就认为有了大学文凭,特别是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就一定是大能人了。

②我当了一辈子记者,三教九流接触得可谓多也!深感没有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经验性知识,当然不会有智慧。但有了那些知识,也不一定会有很高的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我们无论干哪一行,要有创造,要有突破,就必须有智慧。否则就只会重复旧知识、旧经验。为什么有的大知识分子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呢?为什么有的人讲起话来广征博引,一到实际矛盾面前就束手无策呢?“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什么大量存在呢?

③一个人知识多了可以成为一个知识库,他什么都知道,这样的人当然也是社会的财富,很有用处。但是社会要进步得快,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要加速赶上先进国家,就要在困难的条件下有很多的创造和突破才行,这就要求有很多有智慧的人才。他们科学的办法多,正确的点子多,什么困难都难不倒。

④智慧从哪里来?有的人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爹妈给个聪明的脑袋上。这不切实际,碰运气是靠不住的。那怎么办呢?我们要在培养有知识的人才的同时,让智慧在知识的营养土壤里升华出来。比如做一个数学题,有的人按公式答,很快答出来,能得100分。但是不是都弄懂了呢?不一定。他可能是靠把公式记牢,到时候拿来一套就答出来了。这只要有死记硬背的功夫就行。他如果能不靠公式答出来,并且能举一反三,答对其他类似但又不一样的难题,这就说明他学懂了。他就有了一点分析、解剖的智慧。

⑤所以,要培养智慧人,第一要让他有知识,第二要让他真正消化好知识。而要消化得好,必须引导他咀嚼知识,而不是囫囵吞枣式地学习知识。什么叫咀嚼知识?就是要培养人在学知识过程中,不断地问“为什么?”“到底他说得对不对?”自己觉得老师讲得不对、不清楚,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质疑错了也没关系,反复这样折腾,吃进去的知识才能消化好,才能被吸收为真正的营养升华为智慧。否则,只会照葫芦画瓢,遇到新情况,没新办法,没新点子。在我们中国,这方面有一个需要改革的很不好的传统,这就是“为尊者讳”,“这是书上写的”“这是权威讲的”“这是做了结论的”,特别是自己眼前的老师讲的,怎么能随便质疑呢?“你太狂妄了!”帽子大得很!这是我国传统中的两个“凡是”思想:凡是教科书的学问都不能质疑,凡是大人物讲的学问都不能质疑。文革前,上海一所中学,有一个班解数学难题,全班几十名同学,有一名答的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包括老师和几十名同学在内都认为肯定是那名同学错了。“老师还能错?”“大家都错了?不可能。”但是后来证明就是那名同学对了。实事求是地说,在学习上只会听话的所谓好孩子,往往长大了也难有大作为。因此,我们在学习中,不管是向书本学,向老师学,向社会实践学,都要提倡敢于质疑的精神。中国这个老传统要改变,要从娃娃抓起,希望一切教育者都与时俱进,当一个新时代的开明人。

⑥让我们都在各种学习中,不断通过质疑,咀嚼知识,消化知识,升华为智慧人吧!这会是民族之大幸。

1.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开头第①段引用名言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质疑的好处有哪些。
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第⑤段事实论据的一项(       
A.关于重物下降的速度问题,伽利略经过再三地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抛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B.非典疫情爆发之初,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C.田忌与齐威王赛马,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这是开动大脑,灵活应对,产生智慧的结果。
D.布鲁诺不顾教会的禁令,大胆挑战权威,揭露宗教的愚昧。他把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宇宙观。他坚持补充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白云

谢志强

他欣喜地听着从羊圈传来的羊的叫声。他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起火,炖上铜壶。在水隐约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去。轻烟暖和着屋子。

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里出现女儿一张惊慌的脸。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

他关注着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嗯。

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它硬得像块白石头他脑子里还留着夜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

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来,羊等着要上山吃草。

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遮蔽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碎着糌粑。

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的羊圈。羊圈里充满着羊的气味。

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念叨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皮袄。羊毛稚嫩可爱地曲卷着,一绺一绺曲卷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舒展开来。

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冲着羊羔来了。阳光里,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徘徊。

随后,高阔的蓝天,出现一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一个偌大的影子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逼近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

他甚至看见了秃鹫那炭火一般的眼珠。

他卷起羔皮回屋。背后一片乱乱的鸣叫。乌鸦躲闪开了。不知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

他把羔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田地。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飞开,却近近地乱舞。

午后,村里一位朋友来他家。喝着奶茶,两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走。他送到门口,说:明天我去你那儿。回身,他收起了墙上那张羔皮。

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地承启了两个人——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着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们,恢复了那辽阔的平静。

转眼,一片自云在峡谷那边飘出来:女儿赶着白云。谷底银亮的河像一条哈达。渐渐地,悬羊和小羊相互寻找、呼唤的声音响过来。他一脸的皱纹里沁出笑意,因为,他听见了女儿模仿羊羔的叫声。

(选自《珠子的舞蹈》)

[注释]①糌粑(zān ba):“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关注细节,感受氛围]
1.关注父女对话中的细节,参照阅读笔记,结合文中画线句分析女儿和父亲的心理。
阅读笔记
第一组:女儿的哭诉第二组:父亲的回应
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他关注着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
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硬得像块白石头。”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羊等着要上山吃草。”

2.阅读小说要善于通过想象感受小说营造的氛围。请你描绘由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想象到的情景。
3.小说中的“他”、女儿和朋友都没有姓名,而且几乎没有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联系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链接材料]

作为浙江省作家代表团成员,我曾去西藏访问,那恶劣气候使我几乎承受不住,但那壮丽风景使我感叹不已,在那个环境里,一个人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我敬佩那片土地的……

——谢志强《回望一片白云》

4.小说为什么以“一片白云”为题?请联系链接材料,结合小说内容,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

文学对苦难的表达,直接写沉重,我不忍,我选择了轻逸——一片白云。

——谢志强《回望一片白云》

[关联阅读,领会风格]
5.阅读本文,你联想到了学过的哪篇小说?请借助“帮帮你”,从小说风格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
帮帮你:
篇目提示:《社戏》《溜索》《台阶》
小说风格是小说家的创作个性在他的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体现了小说家处理素材、提炼主题、塑造人物、安排情节和使用语言的特色。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湖北专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