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不要在细节上雕花

①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张趣图:有人在社交网络分享学习编程的笔记,一行行手抄代码,字迹清晰,排版工整,煞是认真。这让我想起我的学生年代。许多年前我还在念书的时候,班上有不少非常认真的同学,热衷于把课堂笔记做得非常漂亮、工整,有些甚至要用尺子对比着去写字。一年下来会写完好几本笔记本,满满当当,非常充实。

②相比之下,我算是个异类,因为我从来不做课堂笔记。我还记得有同学找我借笔记,听到我说“我不做笔记”时,脸上满是惊讶和不可思议——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可能觉得我是不想借,随便找个借口敷衍吧。

③当然,追求把笔记做得非常工整、美观,并不一定不好,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不过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把精力放在“做笔记”上,那放在思考和消化上面的精力就必然会减少。比起前者,后者可能更重要。

④中文互联网把这种追求细节上的考究叫做“细节雕花”,我觉得挺贴切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热衷于去钻研和折腾一些很小的事情,却对一些更大的、更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比如:热衷于折腾工具和方法,但却忽略了去培养一个真正有效、持久的好习惯;热衷于收藏和记录,囤积一大堆东西,但却从来不去翻阅它们;热衷于怎样把笔记做得更好看、更酷炫,但却忽略了,笔记的真正价值,是帮助自己消化知识。当你努力的方向偏了,投入再多的努力,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

⑤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追求细节上的完美,而是:当你在打磨细节时,不妨想一想:这些细节重要吗?它们的价值跟我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吗?除了这些细节,有没有其他更重要、优先级更高的事情,被我所忽略了?

⑥只有当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个系统搭建起来,你再去打磨细节,此时的打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你就只是在“细节雕花”而已。

⑦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已经做好了一个东西,再去打磨细节;而是我们企图通过“打磨细节”这件事,给自己一种安心感、舒适感,让自己感到“我是做了很多事情的”,从而心安理得地逃避。逃避什么呢?逃避去面对真正困难的事情,去面对必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可能会失败的沮丧和挫败感。它的本质,其实依然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做一些绝对不会失败的事情,通过秩序的强化和细节的堆积来提高自信。秩序是有魔力的。通过对秩序的不断重复和强化,会让我们产生更强的控制感——我们会感到:仿佛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一切都有规律可循,能够被理解和解决。

⑧但真的是如此吗?不是的。你只是悄然用一个更熟悉、更容易的问题,替代了原本那个更复杂、更困难的问题而已。

1.作者为什么否定“细节雕花”?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细节雕花”让人们无法进行专注的独立思考。
B.“细节雕花”会分散人们做更重要事情的精力。
C.“细节雕花”让人们忽略更大、更重要的目标。
D.“细节雕花”使人们的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2.人们为什么会热衷于“细节雕花”?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细节雕花”相对容易使人获得安心和舒适感。
B.“细节雕花”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C.“细节雕花”让人们暂时免于面对消极的感受。
D.“细节雕花”能通过解决简单问题给人们自信。
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该按怎样的步骤真正做好一件事。
2024-05-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让角儿”

   

“让角儿”是戏曲演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多出现在几位名家在同一剧团或上演同一出戏的情况中。

在演一出大戏时,贯穿全剧的主要角色,在每一折中唱、念、做、打各有千秋。譬如,《四郎探母》这出戏中的主角杨四郎,共有《坐宫》《过关》《见弟》《见娘》《见四夫人》《回令》等多场戏。其中,有以唱功见长的,有以表演见长的,有以武功见长的,诸多名角如何分配这一个角色呢? 如果杨宝森、谭富英、马连良等三位名家参演,一般来讲,《坐宫》一折虽然有一个嘎调(高音),但相对于《见弟》《见娘》的多个高腔儿,显然更适合以韵味见长的杨先生,而嗓音高亢的谭先生唱《见弟》《见娘》更为合适,以做派见长的马先生演《回令》最为精彩。再如《群英会》《借东风》这两出戏,如果马连良先生自己挑班“马连良剧团”时,他要“前鲁肃后孔明”,因为《群英会》中鲁肃是第一主角。如果和谭富英这位名家同时参加演出,马先生就会把《群英会》中的鲁肃一角让给谭先生,自己饰演诸葛亮到底。

“让角儿”能                               ,更展现了“角儿”的艺德,最重要的是能让观众满意。

(有删改)

1.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写结尾句,让文章内涵更深刻。(30字以内)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 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湖北武汉·一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①我最近改变了自己关于智力的认识。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正常认知,指能够从记忆中提取知识的能力;第二种是元认知,指对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和调节的能力。简言之,认知重在知道,元认知重在知道是否知道。两种不同的认知能力,其实意味着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但很多时候则不是。

②比如,别人向你提问题,自己知道答案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但如果有人说出答案,立刻就能知道正确还是错误。这种情况下就是元认知脱离正常认知而存在。传统教育中,智力是由正常认知能力评价的,比如考场上能够写出所有知道的答案,分数很高,人们通常认为他的智力水平高。而当一个人的元认知脱离正常认知而存在时,往往会被认为智力水平低下,尽管实际生活中的他们也许和考场学霸同样聪明高效,但却不能同样容易地证明自己。

③可是,人生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系列的尝试、失败、再努力的过程,每一步都以前一步为基础。学习就是要知道原来不知道的,采取行动学会应该知道的,而这恰恰是元认知这种智力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对于人的发展而言,元认知往往比正常认知更加重要。

④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要做的第一个决定是你是否知道答案,元认知能力很强的话就很容易了。若是明确知道答案,即可放手去做;若是知道答案只是一时说不出来,可以做些调查研究;若是肯定知道自己不知道,也能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然后马上开始学习并解决问题,而不会盲目自信或是自欺欺人。正是那些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人,才会做出最糟糕的决定。正常认知能力不好但元认知能力很出色的人,实际上蕴藏很大潜力。他们可能在学校表现平平,但面对挑战的时候,因为知晓自己的能力,所以会采取最佳措施。初看上去这样的人可能不够聪明,但因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他们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学会最重要的东西。正常认知能力很好但元认知能力差的人却恰好相反。年轻时因为考场发挥出色常常得高分所以被认为有天赋,不幸的是元认知不够好。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其实并不知道,骄傲自大不肯虚心学习,不了解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看不起认知能力较低的人,最终不知不觉落在他人的后面,还不知道真正原因所在,煞是可悲。

⑤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又如何把两者区别开来?知识实在太多,即使最聪明的人也只能掌握很小一部分,又何况我们普通人。而我们又很容易满足于有限的认知,将自己的头脑封闭起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从而失去了求知欲。当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愿意去了解世界的时候,封闭的大脑才能打开,发现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

⑥最重要的智力是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能力,认识到自己不知道是走向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不刻意隐瞒自己的知识缺陷,正视它、承认它,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尊敬。可对于聪明人来说,这是最难学会的一课。我们已经习惯于正确,认为犯错误是可耻的,常因为看上去犯傻、掉价、没面子就拒绝承认自己的不知。这样的虚荣矫饰才是重大的弱点,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消除它,拥抱谦虚,才是真正智慧的标志。

(原文/沈畔阳,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元认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认知是一种了解并能调节自己认知过程的能力。
B.元认知和正常认知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彼此分离。
C.元认知在传统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常常被人们忽略。
D.元认知与正常认知脱离的人通常表现为智力低下。
2.下列对“元认知往往比正常认知更加重要”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元认知会让人采取行动学会原来不知道的。
B.面对问题时,良好的元认知可以帮助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答案。
C.解决问题时,良好的元认知能帮人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D.遭遇挑战时,良好的元认知能让人根据自己能力采取最佳措施。
3.基于对智力的新认识,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抱有怎样的认知态度?依据⑤⑥段内容简要概括。
2024-04-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回答问题。

①鳑鲏是一种淡水鱼,在野生环境下,鳑鲏无法保证鱼卵的安全,因此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繁衍后代。于是,它们把养护鱼卵的任务交给了河蚌。

②每年的春夏之交,是鳑鲏繁殖的季节。这时,雌鱼和雄鱼会结伴游到河蚌的栖息地,寻找合适的产房。雌鱼在腹下拖着一条长长的产卵管,一旦物色到合适的河蚌,便会在河蚌张开蚌壳时趁机把产卵管插入河蚌的进水孔,把鱼卵产在河蚌体内。

③进水孔是河蚌呼吸和进食的通道,那里有极为丰富的氧气供给。在这样的条件下,鳑鲏的鱼卵孵化率非常高。孵化出的小鳑鲏会在河蚌体内继续生长,而进水孔带来的大量藻类和有机碎屑,就成为幼鱼的食物。在河蚌的保护下,小鳑鲏安全地成长,大约一个月后,小鳑鲏便可离开河蚌独立生活了。

④不过,借河蚌育儿的鳑鲏并非只是坐享其成,它也是河蚌的后代——钩介幼虫的养母

⑤原来,当鳑鲏出现在河蚌附近,向河蚌的进水孔产卵时,河蚌也会迅速挤压蚌壳,使钩介幼虫通过出水孔游出来,附着在鳑鲏的鱼鳍或鱼鳃上。鳑鲏的身体受到附着物的刺激,会生成一个个被囊,把这些钩介幼虫包裹起来。就这样,钩介幼虫靠着吸食鳑鲏体内的营养存活。半个月后,钩介幼虫长成幼蚌个体,就会从被囊里脱落,离开鳑鲏。

⑥鳑鲏与河蚌这两种跨物种的生物,只因共同的需要而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成为互利互惠的忘形之交,这也说明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永远是生物生存的智慧之道。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3年第4期,有删改)


(1)阅读完上面的文章后,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2)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存法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3-09-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废弃物文明

①在我小时候,自行车可算是家里的稀罕物事。我爸妈1976年结婚,当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结婚时的“三大件”。爸爸对他那辆“永久”自行车的珍惜,按我妈的戏谑,简直超过家庭成员。恐怕现在大部分家用轿车都难以享受这种待遇——它很少受风吹日晒,万一雨天沾了泥,那回家更是非仔细擦洗不可。这辆车他足足骑了十多年,在好多年里都光洁如新。这并不只是我家如此,几乎是一代人的记忆。北京一位妇女赵湘源就是因为攒下来的东西都舍不得扔掉,以至于家里堆满了杂物。她的儿子、当代艺术家宋冬为此曾将这山积在家的物件以“物尽其用”为名整理展出,让观看了这一展览的许多人都默默流下了眼泪。

②并不奇怪,在经历过这些的父辈眼里看来,我们这一代的很多做法与其说是“消费”,不如说是“浪费”。我自己也读过很多社会学理论,印象尤其深的是齐格蒙特·鲍曼抨击说现代工业文明是一种“废弃物文明”,有意制造得不那么坚固耐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不断地弃旧换新,从而有足够的需求推动生产进行下去——但这随之又造成了弥漫于社会的消费主义、物质第一,以及难以处理的大量垃圾。

③这些观点的潜在影响让我有意无意中偏向一种道德立场——消费主义是欲望泛滥的结果,而应对当下的环境灾难负责。但修车的经历却在无意中启发了我从另一个视角看待问题:人们之所以倾向于弃旧换新,与其说是因为欲求过度,倒不如说是经济理性的必然结果。在我父母那个时代,物品很昂贵,而劳动力成本却很低廉。70年代末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需要200元,而我父亲的月工资只有33元,这需要他不吃不喝整整半年才能买上。这样一种社会形态,势必是“物尽其用”,注重循环再利用的。

④在中国,消费主义还是近二十多年来才在发达城市逐渐显现的新现象,年轻一代确实更大手大脚、也更容易喜新厌旧。这当然是因为人们日子好过了,但却未必是因为道德败坏了,倒不如说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因: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制成品相比起收入日益低廉,而与此同时,人力成本却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修补已逐渐变得“还不如买个新的”合算了。像这样的社会结构性变迁,单靠个人“忆苦思甜”是无法对抗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哪种文化、哪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对此免疫。

⑤也只有到了此时,全社会才会逐渐兴起一种新的意识,认识到我们必须在垃圾吞没我们之前,找到循环再利用的办法——但此时循环再利用已经不是为了节俭耐用了,而是出于一种对环境和子孙后代的责任心。毫无疑问,要解决“废弃物文明”带来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反思现有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随之而来的理念,但对一个尚未真正富裕的社会来说,想要人们多付出经济成本去过一种更“环保”的生活,很可能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大吸引力。在这方面,顺应经济学逻辑,由国家对制造业设定环保的基本生产标准、鼓励绿色经济、使循环再利用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恐怕才是更有效的。这并不是推卸普通消费者的责任,而只是人性的基本现实:如果一件事有利,那么让人们接受要容易得多了。

(文/维舟,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废弃物文明”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现代工业文明是一种“废弃物文明”。
B.它主张工业生产的目的就是制造并不坚固耐用的产品
C.它鼓励人们不断弃旧换新,用需求推动生产。
D.它容易造成弥漫于社会的消费主义、物质第一,以及难以处理的垃圾。
2.下列对“年轻一代确实更大手大脚、也更容易喜新厌旧”根本原因,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日子好过了,人们欲求过度。
B.年轻人不像老一辈那样勤俭节约。
C.年轻人思想上认为修补“还不如买个新的”合算。
D.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迁。
3.针对“废弃物文明”带来的问题,真正有效的举措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


朋友们:

①你们好,我是张桂梅。

②能以这样的方式,和你们说说心里话,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温暖的事。

③过去这一年,我的工作生活变化不大,和以往许多年一样,每天陪女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姑娘们上课,自习,陪她们唱着歌赶赴高考考场,寒暑假去学生家家访……这一年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又努力送走了100多名毕业生,姑娘们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

④过去一年,有开心,也有烦恼。我65岁了,身体积累了不少老毛病,因为脚部的类风湿,还坐了一段时间轮椅,这让我十分懊恼,经常在心里抱怨自己“太不争气”。

⑤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过去的一年肯定也各有各的不容易吧?其实我和你们一样,每天为了女高的各种事情着急上火,哪个班成绩下降了,哪个学生状态又不对了,都会让我急得吃不下、睡不着。

⑥回想起来,这样不那么“舒服”的状态,在我大部分的人生中似乎都是常态。

⑦我是家里六个孩子中的老幺,原本拥有全家人的宠爱。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在青年时期,父亲又离我而去。本以为来到大理后,有一份稳定的教书工作,遇到爱我的丈夫,就能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了。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破了我的人生计划,我的丈夫被查出重病,尽管全力筹钱治疗,但坚持了一年后,他还是离开了我。

⑧那时候的我,心像被抽空了一样,感觉大理的山不美了,水也不绿了……后来,我要求调岗到了偏远的丽江华坪。说是“调岗”,其实就是想找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不会让我记起生命中任何美好的地方,躲起来,把自己“流放”了。

⑨那时的我心想,我都无欲无求了,命运还能奈我何呢?但命运有时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的自我放逐,就停止对你的打击。到了华坪后没多久,我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摸上去就像里面有一块石头,当时,我带的毕业班即将中考,我哭了一整晚后决定,不治了。

⑩直到几个月后中考结束,我才把得病的事情告诉学校。让我没想到的是,县里专门帮我联系医院去昆明做了手术。学生在得知我生病后,还去山上给我采野核桃,剥了满满一大盆核桃仁,两手被核桃染得黑乎乎的。还有学生家长去山上采野灵芝,磨成粉,让我拌在饭里吃。他们说,吃这些能治病。

当时的我,对未来几乎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但这座小城的人们用最朴实的爱温暖了我,照亮了我原本十分黯淡的人生。从那之后,我对自己说,好好活下去,活着还可以还还人情债。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总会在某一个瞬间觉得自己真的扛不住了,真的无路可走了,似乎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我很庆幸,在我人生最黯淡的时刻,有人为我照进了一束光。当我决定“放弃”人生的时候,人生并没有“放弃”我。我也告诉自己,从今以后,要努力地发光,照亮自己的人生,照亮身边的人。

朋友们,给你们写下这封信,并不是想和你们一起再咀嚼一遍我曾经历的苦难,或者给你们指出一条通往幸福彼岸的捷径,我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经验告诉你们,人生是一段必然充满不易、也处处暗藏希望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前路还有多少荆棘曲折,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

每个人的旅途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许你正在拼命学习准备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也许你正在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四处奔波,也许你正经历着孤独困惑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永远向着心中的目标,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照亮脚下的每一步路。

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必将引领我们走向心中的远方。

(选自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1.通读全文,请概括张桂梅有哪些“不那么舒服的状态”?
2.请赏析标题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画线句中两个“放弃”的含义?
4.阅读选文,参考“链接资料”为张桂梅写一段颁奖词。

【链接资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有难,召必回。沉稳坦白是他的性格,忠厚真诚是他的品质,一个坚强的开拓者,不会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退缩;一个无私的奠基人,不会起一点私心;一个坚定的工作者,不会在工作生活中彷徨。他就像茫茫戈壁盛开的马兰花,芬芳浓郁,光彩夺目。

——写给邓稼先的颁奖词

2023-06-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不被大风吹倒


亲爱的年轻朋友:

①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     )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     )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苦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②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③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④一个人,是我爷爷。

⑤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⑥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⑦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⑧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⑨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莫言

二零二二年五・四前夕

1.请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爷爷”的形象特点。
3.读完全文,你觉得“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请谈谈你的理解。
4.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本“书”,珍视并参透它,汲取力量,实现人生逆袭。莫言公众号推出“对我产生积极影响的书”这一热点话题,请你从下边选项中任选一本,就此话题留言并简述理由。
A.《朝花夕拾》   B.《海底两万里》   C.《昆虫记》   D.《简·爱》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陆游《游山西村》充满哲思的一联诗。
2023-05-0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亲爱的年轻朋友:

①节日快乐!

②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后留言给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

③我无法告诉你们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是,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④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⑤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

⑥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⑦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⑧小的时候,我跟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轰隆声。

⑨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⑩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

⑪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峙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

⑫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⑬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⑭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定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⑮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⑯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⑰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

⑱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⑲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⑳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发挥它的直达人心灵作用的时候。

莫言

2022年五四前夕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封书信,书信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书信的内容选择和语言风格可随写信者选择。
B.作者给年轻朋友分享了两个故事——“新华字典”和“面对大风的爷爷”,前者开启他的阅读之路,后者让他不畏艰难。
C.本文看似一汪静水,但对处在迷茫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为有力的支撑和指引。
D.文中的“风”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象征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坎坷、磨难。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只袖子挂在肩上。
3.文中的情节——“面对大风的爷爷”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着分析分析。
4.莫言说“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茨威格也说“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023-04-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中考预测模拟语文试题(二)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①战国时代的楚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他父亲楚怀王是被秦国骗去病死在秦国的,可他即位后,只知整天玩乐,对如虎狼之国的秦国,丝毫不加警惕。

②大夫庄辛实在看不过去,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的时候,左有州侯,右有夏侯,出去的时候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左右。您同这四个人,淫逸侈靡,不顾国政,我看楚国危在旦夕了。

③楚襄王非但不听,还将庄辛赶出了楚国。五个月后,秦国便发动了对楚国的侵略,并很快占领了大片领土。不久,连国都郢也沦陷了。

④楚襄王流亡到城阳,后悔未听庄辛之言,才有今日之祸。于是派人赶到赵国去,把庄辛请回来。庄辛回来后,楚襄王向他请教:我因不听先生之言,以致落到这般地步,你看现在该怎么办呢?

⑤庄辛答道: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现在楚国的领土虽然比以前小了一些,但还有方圆几千里,只要您发愤图强,楚国是会强盛起来的。

1.细读短文,说说“楚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的具体表现。
2.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请围绕这句话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想法;②不少于100字。
2023-04-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信息卷 )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第一代主任是麦克斯书,电磁波的发现者。第二代主任是瑞利,获得诺贝尔奖,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有一句名言,他讲:“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因为60岁以后很多时候会对新思想起阻碍作用,而且我们有很多例子说明,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汤姆孙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第四代出了卢瑟福,著名的原子物理的奠基人,他培养了12个诺贝尔笑获得者。到了第五代,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莱克,做了一件大家当时痛骂他的事情,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把如此有名的基本粒子的方向关掉。但20年以后,当初大骂布莱克的人认识到,即使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当时已经难以改变这么一个趋向了,再要搞基本粒子需要投入非常昂贵的大型加速器,英国根本没有这种财力,研究重心必然移到美国,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②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恶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拎,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一个劲儿地得到,多多益善,不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儿,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

③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掌声)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④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⑤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举例论证了“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B.第①-③段重点讲解了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第④⑤两段列举了自己扶植年轻人需要的一些条件。
D.第⑤段中“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阐释了扶植年轻人的态度。
2.下列对选文作者的观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权威的作用就是要尊重扶植年轻人这一历史规律,大力扶植年轻人。
B.权威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也会反对新思想。
C.权威只是代表了过去,而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
D.利用权威署名或进行宣传,可以创造条件帮助年轻人出成果。
3.对作者提出扶植年轻人的建议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国家重大项目的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
B.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
C.倡导要督促年轻人靠自己奋斗去出成果。
D.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
4.对选文写作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情感真诚,善于感染年轻人。B.举例充分,善于激励年轻人。
C.语言犀利,善于调侃年轻人。D.见解精辟,善于启发年轻人。
2022-12-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