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322 道试题

1 . “东数西算是我国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之后,启动的又一个大工程。在西部地区发展能耗高、耗水多的数据中心,将东部产生的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图为我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把东部的部分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价格的差异B.国防安全的需要C.能源与环境考量D.数据保密的要求
2.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东数西算”能(     
减轻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 推动西部信息网络的建设 缓解东西部间交通运输压力 促进数据中心相关产业转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长三角枢纽适宜布局互联网数据业务有(     
A.视频通话B.离线分析C.存储备份D.后台加工
2024-06-1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风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适应性模拟地理试题

2 . 天山雄伟、挺拔,是新疆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天山南北的气候、水文、动植物分布以及旅游景观具有明显的差异。天山也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被人们称为天然固体水库面积的冰川与气温、降水之间相互调节作用明显。下面左图示意乌鲁木齐和伊宁气温差随高度化(纵坐标通过气压来表示高度,500hPa相当于5500米高度,乌鲁木齐和伊宁分别位于北天北两侧),中图为天山地理位置,右图为天山中段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天山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海拔高度6500米以下天山南北两侧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大②海拔高度5500米以下天山夏半年南北温差小于冬半年
③天山北坡1月有逆温现象,逆温高度大于2000米④天山北坡7月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5℃/百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在春冬季节,天山北部常持续出现阴雾、降雪天气,受其影响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亚洲高压C.锋面气旋D.准静止锋
3.天山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偃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可能原因是(     
A.多内流河,湖水补给且补给稳定B.多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且补给较稳定
C.多内流河,地下水补给且补给稳定D.多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而且受气温、降水的调节作用大
2024-06-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3 . 平陆运河是西江干流与北部湾之间的江海联通工程,起点位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平陆运河的长度大致约(     
A.75千米B.130千米C.210千米D.280千米
2.平陆运河是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建设难度大,造价非常昂贵,该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有(     
①地势起伏大,水位落差大②石灰岩广布,地质条件不稳定
③生态脆弱,生态保护难度大④经过地区多农田,占用耕地多,人口迁移量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下列不属于平陆运河修建后产生的效应是(     
A.通航B.旅游C.调水D.防洪
2024-06-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2024-06-18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广东省某区域,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200米B.208米C.253米D.297米
(2)关于图中乙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度可能为235米B.地势相对周围较高C.地形为山顶D.地形为洼地
(3)图中甲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为____
(4)图中D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是____ΔH____
(5)若某时B处的气温是21℃,则D处的气温最大值是____℃。
2024-06-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北京市某中学组织地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为了让外校地理老师能尽快找到教研活动的地点,教研活动组织者通过微信给老师们发了一张校园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1.若该校园长宽比为3:1,估算该校园的占地面积约为(     
A.20000m2B.40000m2C.80000m2D.120000m2
2.此次教研活动的地点在教学楼3,便于外校老师找到教学楼3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学校南门找到学校操场,在操场的西北方向B.进学校南门右转前行到操场边再左转前行到第二个教学楼
C.由南向北分别为教学楼1、2、3D.离学校食堂和操场最近的那个教学楼
2024-06-18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根据以下实验,完成实验结论。

福建某校高一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土壤实验,以验证土壤的组成。实验前取样须清理所选取区域的地表植物和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同学在一块未开发的茂密草地上取土样A,另取土样B(壤土)。在附近另一块未开发的稀疏草地上取与A大小相同的土样C。将土样中的根系去除,并将小动物放归自然。有机质或者腐殖质加热有烧焦味。然后分二组进行实验。

实验一   将A、C土样中淋溶层以上部分的土壤晾干,取相同重量的A、C土壤放入不同蒸发器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土壤冒烟了,并有烧焦味,但焦味浓度不一样。

实验二   取土样B的部分壤土放进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10分钟,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物质分层现象明显。

(1)从实验一中推测土壤的物质组成中含有_______对比A、C两土样,推测烧焦味更浓的是_______土样。
(2)实验二观察到烧杯中的物质按照颗粒大小分层的现象是:颗粒大的,主要位于烧杯的最_______层;颗粒中等的,主要位于_______层;颗粒小的,主要位于_______层。
2024-06-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8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每逢雨季,我国自北向南,一些城市存在内涝现象(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某校研学小组从如何发挥土壤蓄水功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进行研究。
(1)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将下列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步骤。
备选答案:
A.了解城市洪水与土壤功能缺失的关系。
B.探索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现实困扰和应对措施。
C.了解我国控制城市雨洪的有益探索——海绵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的土地表面大面积被硬化,当遇到暴雨时导致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每个空格选填一个正确数字序号)。
①下渗减少②地表径流增加③植被蒸腾增强
2024-06-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2022年9月18日,在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荣获2022年度“世界航天奖”。国际宇航联合会表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为成功探索火星提供了创新性的选择。下图为我国行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A.①金星B.②木星C.③水星D.④土星
2.“天问一号”是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试验,探测团队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行是为了避免(     
A.地球极光干扰航天器指挥员视线B.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
C.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D.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
2024-06-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地理试卷(人教版)
10 . “丝路”上的小国——阿塞拜疆。

材料一    位于里海之滨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被称之为“风火之都”,除了常年大风天气之外,城市郊区某地裂缝中常年燃着地火,17世纪当地人在上盖了火神庙。巴库曾是石油城,随着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此后走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之路。

材料二   巴库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20世纪中叶达到35万,目前降至约10万左右。

材料二    目前,阿塞拜疆巴库油田的浅层石油早已被采尽。但南里海盆地的油气资源仍较丰富。对该地区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与评估,是成功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基础。

(1)阿塞拜疆境内山脉的成因是亚欧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2)巴库一年中主导风向是______(单选: A.南风 B.西北风),全年风力大和其位于呈______走向的山谷东端有关。城市郊区某地裂缝中常年燃着地火,是其地下丰富______(单选:A.天然气 B.岩浆)通过地裂缝泄漏并自燃的结果。
(3)在图2中,用箭头标出甲断层两侧岩体移动的方向。
(4)图2乙处地质构造属于背斜,判断理由是此处岩层年龄______(单选:A.中间老,两翼新 B.中间新,两翼老),因岩层向上拱起,故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图中①处岩石可能是______(单选:A.砂岩 B.花岗岩),②处岩石具有明显的______(单选:A.气孔 B.层状 C.片理)构造。
(5)研究地质演化历史对于寻找石油具有重要的意义。图2中,乙区域从三叠纪至新近纪经历了以______(单选:A.侵蚀 B.沉积)为主的地质作用;缺失晚侏罗世时期的地层,说明该时期地壳______(单选:A.抬升 B.沉降)明显;古近纪前后,该区域在内力______(单选:A.挤压 B.拉张)作用下形成褶皱;最早在______纪,乙区域受到岩浆活动侵入;新近纪后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形成如今的地形。
(6)居住在巴库里海沿岸的市民盛夏夜间在海岸边纳凉时,常常会感觉到阵阵______(单选: A.海风 B.陆风)吹来。
(7)近年来巴库市俄罗斯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的主要经济原因是______。依据巴库的优势条件,简析其产业转型中可优先发展的第三产业部门(至少写出两个)______
2024-06-1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