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土壤储存的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草地的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素)储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递减。新西兰某牧场推行“倒置耕作”种植牧草,将15~30cm的底土放置在0~15cm的表土上方。下图示意“倒置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西兰某牧场“倒置耕作”后0~5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原因是( )
A.植被吸收增多B.土质更加疏松C.有机质积累增多D.淋溶作用较强
2.该牧场实施“倒置耕作”的最佳周期为(     
A.10年B.15年C.20年D.25年
3.该牧场推行“倒置耕作”有利于(     
①降低生产成本②减轻土壤侵蚀③减排温室气体④抑制杂草生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965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艺术班)
2 . 【选修6:环境保护】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排放量=碳吸收量)目标。为此,我国于2020年全面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下图为碳交易市场运作示意图。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对图中各类企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别分析这些影响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作用(任选两个企业作答)。
2022-02-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卫星监测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在2000~2017年全球绿地面积增长贡献中分居第一、第二位。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25%的绿地增加面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1)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说明理由。
(2)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使用符号“+”或者“-”,在A、B、C处填写出森林绿地增加的调节作用(符号“+”表示增加、增强、上升,符号“-”表示减小、减弱、下降)。

材料二: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湖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主要受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影响。博斯腾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20世纪50—60年代,博斯腾湖的湖水矿化度约为0.60g/L,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3)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博斯腾湖东部水体矿化度比西部_____(大或小)。
2022-02-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地球工程对抗某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危害C.物种减少D.臭氧层破坏
2.“云彩制造船”能够对抗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形成的水雾呈碱性能中和酸性气体B.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
C.形成的水雾能改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存D.形成的水雾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2022-01-17更新 | 568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定时训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演变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气温变化反映了(     
A.阳伞效应B.热岛效应C.温室效应D.全球变暖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对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影响是(     
A.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积温增加使得生长期延长D.病虫害危害范围会明显减少
3.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2021-11-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大气中的CO2浓度已达到近80万年以来最高,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为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材料二: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绕极地的大范围低压冷空气,极地与赤道的温差越小,极涡就越不稳定。当北半球冬季极涡不稳定时,极涡南下会给日本带来暴雪和极寒天气,下图为日本简图和豪雪带分布图。



(1)归纳日本特别豪雪带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特别豪雪带暴雪的形成过程。
(2)有人认为全球变暖要为近几年席卷北半球的极寒天气负责,据材料说明判断依据。
(3)简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能源企业的应对措施。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某高中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下图)。



(1)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
(2)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目标,请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2021-04-1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星监测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在2000~2017年全球绿地面积增长贡献中分居第一、第二位。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25%的绿地增加面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下表为中印两国新增绿地及谷物(主要粮食作物)相关数据。下图示意森林绿地对自然环境的部分调节作用。

国家

2000~2017年

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谷物收获面积

(千公顷)

2017年谷物总产量

(万吨)

森林

农田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1)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使用符号“+”或者“-”在图中A、B、C处填写出森林绿地增加的调节作用(符号“+”表示增加、增强、上升,符号“-”表示减小、减弱、下降)。
(2)概括印度新增绿地结构特点,并从粮食生产角度分析其原因。
(3)有研究表明,印度农田绿地大规模灌溉增加了所在区域降水,分析其成因。
(4)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说明理由。
2021-01-25更新 | 6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9 . 读“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D.水旱灾害频繁
2.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性的环境问题,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普遍性原则
2020-06-19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体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但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受到国际谴责。2℃的气温警戒线则被人们熟知,有人认为这是地球所能承受的升温极限。

材料二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次会议旨在解决____________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3)材料一中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
2018-10-08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四川外语学院第二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