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目前,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 . 随着地球上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和化石燃料后遗症的不断凸现,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的是(     
A.四川省B.江苏省C.黑龙江省D.宁夏回族自治区
2.地球大气层外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地球大气层外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     
A.赤道上空B.中纬度上空C.副热带上空D.极地上空
3.关于大规模开发宇宙空间太阳能资源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B.会破坏地球的热量收支平衡
C.太阳能资源可再生无污染,可永续利用D.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2-01-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文科)

3 . 距今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植物从蕨类植物演替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从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扩展;第四纪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成为国际共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煤炭是植物在地质时期埋在沉积岩中演化形成的,据此判断下列时期属成煤期的是(     
A.元古宙B.前寒武纪C.古生代D.新生代
2.中国于2021年9月下旬正式宣布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原因正确的是(     
A.中国承诺从今年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B.煤炭发电占地面积大,效益低
C.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D.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投资门槛提高
2021-11-26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材料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生产与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中国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英法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峰值,并计划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1)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
(2)请你为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说明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1-11-03更新 | 431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限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追求绿色GDP④减少碳的排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低碳经济,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积极提倡并去实践的低碳生活,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洗衣机开强档比弱档更省电B.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确保卫生
C.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步行D.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2021-09-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但2020年11月4日,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是(     
A.南极冰盖缩小B.极端天气频率增加C.海平面上升D.北极熊生存空间扩大
2.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7 .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是指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一系列手段,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②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③燃烧使用化石燃料④海水分解产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材料中的“一系列手段”和“行动方案”可能包括(     
①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②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③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④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2021-07-06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20:30-21:30,全球第 14 个“地球一小时”活动展开,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截至 2019 年,全球累计已有近 8000 座城市、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参与了此项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A.臭氧层破坏严重B.大气光污染
C.酸雨蔓延D.全球气候变暖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CO2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将全面贯彻“低碳”理念。从交通到照明,从建筑到餐饮,随处都会体现“低碳”的理念。下图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的相关图片及近150年气候变化的资料图。


(1)这些图片反映________的环境问题,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
(2)简述该环境问题会导致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部分河流干涸的原因。
(3)上图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简述为减缓此趋势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10 .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2019-01-30更新 | 1752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