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人类生存。盐城市政府把“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做好“碳中和”工作,建设美丽盐城。随着对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减排降碳成效显著。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盐城市大力发展(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2.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助力盐城实现“碳中和”(     
①增加绿地建设②垃圾分类处理③关停有大气污染的工厂④减少使用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 . 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东北平原某地地膜覆盖种植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1中序号所表示的含义:①____,②____,③____
(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大气吸收____(填图1序号)增加,从而使____(填图1序号)增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的季节是____。结合图1原理,地膜覆盖种植能起到保温、增温作用的主要原理是____(填下列选项)。
A.增强①B.减弱②C.增强③D.减弱④
(4)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著名谚语,据图1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3 . 我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设定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供应为300kg/人·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为400kg/人·年,下图为“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评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各情形下评估依据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低排放且无CO2肥效作用B.乙—中低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
C.丙—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D.丁—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
2.下列措施中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用较为显著的是(     
①加强土地管理与基本农田保护②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碳零排放③改造利用盐碱地,推广海水稻④农业生产严禁使用农药、化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应(     
A.优化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B.减少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C.控制经济增长减少碳排放D.增加碳排放量,提前实现碳达峰
2021-12-15更新 | 1938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



(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
(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1-09-15更新 | 1619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碳强度是指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排放的CO2量,其大小反应CO2减排效率的高低。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A.中部地区B.南部沿海地区C.京津地区D.北部沿海地区
2.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A.经济发达B.工业结构轻型C.气候变化不明显D.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2021-09-06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6 .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2020年发布的报告,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碳中和指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下图示意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四国(地区)碳达峰时间及碳中和趋势(单位:百万吨CO2,字母“E”表示预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分别为(     
A.中国、美国、欧盟、日本B.美国、欧盟、日本、中国
C.欧盟、日本、美国、中国D.中国、日本、欧盟、美国
2.为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中学生可以(     
①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②节约用纸用电
③践行“光盘行动”       ④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⑤向周边的人宣传低碳知识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21-07-18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7 .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 CO2 量。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 CO2 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CO2排放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图为“2000~ 2015 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000~2015 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产业转移力度增大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2.对于河南和广东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B.推广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D.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2021-07-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选修班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碳排放量。“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我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下图左为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图,下图右为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碳排放强度图,下表为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碳排放量统计表。


碳排放量(亿吨)2001年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
长江上游3.776.259.0810.649.96
长江中游3.285.657.819.029.54
长江下游7.0811.3715.0518.16:18.44
长江经济带14.1323.2731.9437.8237.94

(1)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2)概括2001~2017年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3)从“碳中和”的角度,谈谈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21-06-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材料二   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和能源消费统计图。



(1)与2000年相比,说出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突出变化。
(2)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异同点。
(3)简述实现碳中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2021-06-29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展现了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响应。

材料二常规能源短缺的福建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福清市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以生产大型海上风电设备为主,满足沿海地区风能开发对风电设备的需求。下图为该产业园位置周边地区示意图及海上风电场景观图。



(1)分析福清市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临海布局的原因。
(2)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分析东南沿海开发风电的优势。
(3)海上风电项目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请列举实现该目标的其他措施。
2021-06-01更新 | 49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