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中的甲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黄河沿岸地区。近年来,这里推广的“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使水稻、鱼、鸭、螃蟹、田螺、泥鳅等和谐共生,形成了一田多用的农田新景观。针对市场变化,甲地面向全国推出了原产地、原生态、无添加的绿色高端优质大米“私人订制”。图为该区域“私人订制”的生产、销售模式示意图。

(1)分析甲地稻米品质高的有利自然条件。
(2)归纳“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3)从生产、销售的角度任选其一,说明实施农产品“私人订制”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
2023-04-14更新 | 940次组卷 | 14卷引用: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 庭院经济是以居民自家庭院及周围闲置空间为载体进行种植、养殖和提供服务等复合结构的家庭经济模式。下图为福建省桂峰村“五小庭院经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国家推广“庭院经济”主要是为了(     
A.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农业B.缓解撂荒现象,保障耕地安全
C.整合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D.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2.桂峰村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有利于(     
①顺应市场变化             ②循环利用资源             ③提升城市化水平             ④提升专业化程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963次组卷 | 8卷引用: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 随着碳中和的逐步推进,浙江山区某县积极拓展思路,结合当地茭白和麻鸭共养的特色,实施水氢生物质近零碳示范工程。图1为该工程流程图,图2为茭白和麻鸭共养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发展茭白和麻鸭共养的最大有利自然条件是(     
A.光热充足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湿地较多
2.实施该工程可实现的环境效益是(     
A.基本无碳排放B.增加生物多样性C.减少水能枯竭D.减轻生物质污染
2024-04-18更新 | 83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周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A.增加室内外温差B.减少病虫害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能量损耗
2.“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提高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3.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春季、冬季D.秋季、冬季
2020-10-03更新 | 4109次组卷 | 47卷引用: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察雅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区域年平均气温约为11℃,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50mm,“种养循环一体棚”项目位于该县的河谷地区。该项目以棚室为边界将种植系统、生猪养殖和发酵系统相结合,是一种立体养殖新模式,其种植系统年产蔬菜约4000kg,年产成品苗约39万株,生猪养殖年出栏仔猪约1600头。左图示意“种养循环一体棚”剖面,右图示意其农业生产过程。

(1)描述“种养循环一体棚”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
(2)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本地区采用该模式的必要性。
(3)说明采用“种养循环一体棚”模式给当地带来的益处。
2023-03-24更新 | 837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29讲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练习)-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祁连山牧区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少数民族牧民的聚集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2011年以来,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图)即通过绿洲地区发展商品草种植产业供应山地畜牧业,提高了祁连山牧区实际载畜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与祁连山牧区形成“共轭型“生态牧场的绿洲是(     
A.河西走廊B.河套平原C.宁夏平原D.吐鲁番盆地
2.祁连山牧区提供的生态服务中,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较大的是(     
A.净化空气B.气候调节C.水资源供给D.畜产品供给
2024-05-24更新 | 91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7 .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中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养鱼不换水而种菜不施肥的环保生产方式,下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的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环节依次为(     
①清洁的营养液          ②吸收养分     
③脱肥后的营养液       ④养殖排放的废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2.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抗生素,是因为(     
A.会导致鱼类死亡
B.会影响蔬菜生长
C.会破坏水体pH值
D.会影响硝化细菌的分解作用
3.由于该模式全程不使用农药,蔬菜生产如遭受蚜虫病害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A.人工挑选抗病虫害植株B.引入人工培育的瓢虫
C.与处方农业相结合D.对水体进行消毒
2023-06-03更新 | 795次组卷 | 12卷引用:人文地理(复习提升卷)-【靶向一轮】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进阶复习检校通关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将为我国持续提供稳定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该船全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内设2108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15个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此外,该船还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以及“科技+资本+产业”的发展模式。下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1)说明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国信1号”模式的优势。
(2)为了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大型养殖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请说明国信集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请以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例,阐述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2023-04-27更新 | 75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9 . 碳汇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炕等,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又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田碳循环系统中(     
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碳汇功能B.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减轻了碳排放
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的效果越差D.实施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
2.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有(     
①大力增施化肥   ②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   ③使用地膜覆盖   ④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1-26更新 | 656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生产模式具体生产形式亩均碳排放量/吨亩均净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0.1310.195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0.587-0.194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0.1410.130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0.2060.253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1.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A.畜牧养殖B.地膜大量使用C.秸秆燃烧D.农业机械耗能
2.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A.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B.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2022-06-05更新 | 140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