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2 道试题
1 .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能否反应产生
已知:①溴水为橙色
②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为,沸点为,在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ⅰ.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ⅲ.B中溶液变蓝

(1)现象ⅰ中的白雾成分是___________(化学式)。
(2)分析现象ⅱ,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溶液检验现象ⅱ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ⅱ中黄色气体含有___________(化学式)。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①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实验证实此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与空气无关。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并证实了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方案2:将B中淀粉溶液替换为溶液,并检验反应后是否存在。现象如下:
方案1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B中溶液呈橙色;未检出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方案2中检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溶液是由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决定,其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 .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
B.离子半径关系
C.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Y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低
D.化合物M中W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 . 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假如操作①准确称量混有固体,其他操作均正确,配好后的溶液中偏低
B.如图②在容量瓶中溶解氯化钠固体,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按图③所示观察定容,将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D.操作④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4 . 下列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
5 . 下列关于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火法炼锌的工艺,冶炼过程中锌元素被还原
B.《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和朴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二者可以利用“焰色试验”区分
C.《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白青[]得铁化为铜”,其中白青属于碱
D.先秦文献《考工记》记录了六类青铜器物的合金成分配比,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纯金属的低
6 .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酸性氧化物混合物电解质
A烧碱
B漂白粉
C纯碱胶体
D铝热剂
A.AB.BC.CD.D

7 .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飞机身使用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嫦娥五号带回的“快递”——“月壤”中富含“完美能源”互为同位素
C.“华为麒麟”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D.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不能使溴水褪色
2024-02-24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制的NaCl溶液。
(1)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___________g。
(2)配制溶液时,必须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作用是___________
(3)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时,某同学俯视容量瓶上的刻度线,最后配成的溶液中NaCl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24-02-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Na2CO3可用于纺织、制肥皂、造纸、制玻璃等,NaHCO3可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两者都是白色固体;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的性质。
(1)称取两种固体各 2g,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 10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加 2 滴酚酞试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到结论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了其它现象。其中,盛放Na2CO3 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
I.溶液温度升高;
Ⅱ.滴入酚酞后溶液呈___________色。
(2)“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 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写出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该实验可证明 NaHCO3 的热稳定性___________(填“强于”“弱于”或“等于”)Na2CO3;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 NaHCO3、Na2CO3的位置互换?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能用来鉴别 Na2CO3 和 NaHCO3 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A.将Na2CO3和NaHCO3 配制成同浓度的溶液,用pH试纸测定pH值并做比较
B.分别加热两种固体样品,看固体是否全部分解挥发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
2024-02-2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理工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0 .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B

C

D

CO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