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通入中:
B.向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入足量烧碱溶液:
C.溶于HI溶液:
D.向含的溶液通入标准状况下
2024-06-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月考化学试题(二)
2 . 黄铁矿(主要成分,含杂质)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原料,还可用来制备绿矾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试剂A为______(写化学式),操作Ⅰ所用玻璃仪器为烧杯、______
(3)结合下图,若想得到,“操作2”过程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母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应返回“______”工序循环使用

(4)测定样品中结晶水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快速称取样品 a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再滴加几滴盐酸酸化。
ⅱ.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b g。
根据实验数据,样品中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若样品溶于水后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4-05-0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中学趣味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想通过“被浓氧化”的实验,验证的还原性.
实验一:验证的还原性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实验现象

向盛有2mL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浓硝酸,振荡。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黄色。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深棕色。

(1)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符,继续进行实验。
取深棕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
【资料与猜想】
查阅资料后猜想,可能是生成的或NO与溶液中的反应,而使溶液变为深棕色。
【实验与探究】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已略去)

ⅰ.关闭c,打开a和b,通入,一段时间后关闭a;
ⅱ.向甲中加入适量浓,一段时间后丙中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关闭b、打开c,更换丙、丁中的溶液(试剂不变);
ⅳ.继续向甲中加入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与ⅱ相同的实验现象。
(3)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因为          
A.与NO发生了反应B.发生了反应
C.与NO发生了反应D.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
实验三:验证的还原性
(7)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二的结论改进了实验一,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向盛有____________的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_______,振荡。
2024-05-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监测化学试题
4 . Cu和Fe2O3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其中Cu为+2价,Fe为+2价)制取Cu和Fe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将黄铜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
(2)CuFeS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高温焙烧时生成FeS及另外两种产物,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操作a为____________
(4)向滤液A中通入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
(5)向溶液B中通入N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工业上用生物法处理H2S的原理为(硫杆菌作催化剂):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
由下图可知,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温度为______℃,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4-05-05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 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探究Fe2+与H2O2反应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
a.Fe3+被H2O2还原  b.SCN-被O2氧化  c.SCN-被H2O2氧化。
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滴加试剂现象
Ii.向2mL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
ii.再滴加5滴5%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mol·L-1、pH约为5)
i.无明显现象
ii.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并测得生成了两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
IIii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13溶液;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
iV.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
iii.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iV.产生白色沉淀
IIIV.向2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观察现象;后通入O2,观察现象V.先变红,通入氧气后无明显变化
A.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中n(H+)变小B.通过实验II、III可验证假设c正确
C.实验II证明SCN-被氧化成SOD.实验III的目的是排除假设b
2024-05-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6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时,发现向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溶液溶液(约为5),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为了弄清楚产生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溶液先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对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进行实验:
I.甲同学认为是还原。取褪色后溶液,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甲同学观点不正确。
Ⅱ.乙同学认为是被氧化。取褪色后溶液,滴加溶液,出现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同学们认为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乙同学认为氧化。
丙同学认为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究竟是上述的哪一种,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向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后通入,发现溶液___________,证明溶液褪色的原因不是乙同学认为的原因,而是丙同学认为的原因。
(3)该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以被氧化成和两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写出上述实验中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4)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实验现象推断物质还原性强弱:____________(填“>”或“<”)
2024-05-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丙为白色固体,其悬浊液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A→B表示一定条件下A能一步转化为B,A-----B表示一定条件下A能与B反应。
(1)根据分析可知丙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甲可能是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乙可能是__________
A.稀硝酸       B.溶液       C.       D.溶液
(2)实验室保存溶液时,为了防止其被氧化,可以往溶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可以用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来检验溶液中的是否被氧化。
(3)丙的悬浊液在空气中变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工业上高炉炼铁可以实现③的转化,所得到的炽热的铁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8 .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均充分反应)
A.向明矾溶液中滴入几滴溶液:
B.向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
C.溶液中通入
D.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镁(易溶)溶液:
2024-04-1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与稀硝酸:
B.用溶液吸收少量的
C.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D.向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10 . 下列实验中的现象及现象过程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选项ABCD
实验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到高锰酸钾溶液中向碳酸钠溶液中边振荡边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漂白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氯水中
现象及现象过程中紫色褪去,溶液最终变为浅黄色最初没有现象,继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白色粉末失效最终变成团块,无法均匀地溶解在水中最初没有现象,继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
A.AB.BC.CD.D
2024-03-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