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采用以下装置验证SO2的性质:(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1)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从实验目的分析,试管1、4的目的都是为了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质),试管2是为了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质)。
(3)除上述两种性质外,你认为SO2还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加以证明。
(4)经过实验,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①试管1中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有黄色浑浊出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试管3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均产生沉淀。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加入的物质O2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管4和试管5均加入NaOH溶液,在实验目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
(7)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Na2S+SB.Na2SO3+SC.Na2SO3+Na2SO4D.SO2+Na2SO4
2021-08-22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2 .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此外二氧化硫还能够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可用作防腐剂。
Ⅰ.甲组同学拟利用粉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标准状况下)。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取粉与的浓硫酸(含)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待粉全部溶解后,干燥并收集气体。
(1)写出粉与浓硫酸反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按甲组同学实验方案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并且制得气体应该含有杂质,该杂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为了检验甲组同学所制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按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制备气体,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检验。(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B中试剂均过量)

①A中试剂是品红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B中所装试剂为____________
③证明气体中混有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Ⅱ.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的主要原因。
(4)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的排放。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丙组同学认为溶液可以做的吸收液,从而减少实验室的排放。乙组同学认为丙组同学的假设不成立,为此乙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
反应开始后,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他现象;D中红色褪去。通过乙组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20-07-2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近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1)查阅资料知,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装置中的浓高锰酸钾溶液也可以替换为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足量I2的淀粉溶液B.足量饱和溶液
C.足量溶液D.足量溴水
4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比较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观察溶液中的现象
B探究SO2的漂白性向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SO2,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加热,再次观察现象
C制备Fe(OH)3胶体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
D检验氯气的产生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导管口,观察试纸变色现象

A.AB.BC.CD.D
2020-07-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 连接仪器、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装置A中试剂是_______
③ 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 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 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 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氯水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6 . 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液体Y,加强热;A中有白雾生成,红色固体Z的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红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气体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C中可溶性钡盐溶液X为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液体Y不能很顺利地滴下,则可如何改进:_______
(3)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的产生原因,甲同学认为是_____,乙同学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同学在原有操作之前,先通N2一段时间。乙同学则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D。甲、乙各自进行实验,B中现象分别如右表:
大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少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丙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联合试验,发现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红棕色气体。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丁同学认为丙选择的两种钡盐比较相似,于是丁在丙的基础上将B、C中的钡盐分别换成过量新制的醋酸钡溶液、Ba(AlO22溶液,发现B、C中均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中沉淀为_______。实验室里欲获得该沉淀,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
(6)结合实验目的,根据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0-03-3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2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二模)化学试题
7 .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室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A.实验室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C.用装置丙验证SO2的还原性
D.用装置丁制取Fe(OH)2
8 .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a、b、c中分别盛有试剂1、2、3,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试剂1试剂2试剂3实验目的装置
A浓盐酸KMnO4饱和NaCl溶液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B稀硫酸NaHCO3Na2SiO3溶液验证非金属性:C>Si
C稀硫酸溶液X澄清石灰水验证X中是否有
D70%硫酸Na2SO3酸性KMnO4溶液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A.AB.BC.CD.D
2020-08-0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过程性检测化学试题
9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中试剂b中试剂c中试剂实验目的装置
A氨水CaO制取并收集氨气
B浓盐酸MnO2饱和NaCl溶液制备纯净的Cl2
C浓盐酸Na2CO3Na2SiO3溶液比较酸性强弱:
H2CO3>H2SiO3
D浓硫酸Na2SO3KMnO4酸性溶液验证SO2具有还原性
A.AB.BC.CD.D
2020-06-13更新 | 1811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
10 . CuI是有机合成的一种催化剂,受热易氧化。实验室可通过向CuSO4与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制备CuI(2CuSO4+2NaI+SO2+2H2O   2CuI↓+2H2SO4+Na2SO4)。下列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备SO2
B.
   制备CuI并制备少量含SO2的溶液
C.   将CuI与母液分离并用装置制得的含SO2的溶液洗涤沉淀
D.   加热干燥湿的CuI固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