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A、B,发生反应:A(g)+2B(g)3C(g)+D(l),下图是A的正反应速率v(A)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A的浓度:a点小于b点
B.可能是某种物质对反应起到的催化作用
C.曲线上的c、d两点都表示达到反应限度
D.平均反应速率:ab段大于bc段
2 . 温度为T0时,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未配平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 时发生反应;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v
B.图a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转化率为
C.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该反应正反应的反应热
3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
B.
C.
D.
4 .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2(g)+B2(g) 2AB(g)。已知A2、B2、A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2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范围不正确的是(  )
A.0<c(A2)<0.2B.0.1<c(B2)<0.3
C.0<c(AB)<0.4D.0.2<c(AB)<0.4
2019-12-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5 . 已知:Fe2+遇铁氰化钾(K3[Fe(CN)6])会产生特征的蓝色沉淀;AgI是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将0.2mol·L-1的KI溶液和0.05mol·L-1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上述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滴入AgNO3溶液生成黄色沉淀
滴入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A.①B.②和④C.③和④D.③
10-11高一下·山东济宁·期末
6 . 在一定条件下,使SO2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2019-11-15更新 | 35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2月月考化学试卷
7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 + O2(g) 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2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c(SO3)=0.4 mol·L1B.c(SO2)=c(SO3)=0.15 mol·L1
C.c(SO2)=0.25 mol·L1D.c(SO2) + c(SO3)=0.5 mol·L1
9-10高一下·湖北黄冈·期末
8 .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____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 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E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9 .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Ⅱ时浓度不相等
2019-01-30更新 | 2144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如图所示为800 oC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A是反应物
B.前2 min A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
C.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v(A) = v(C)
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B(g)+C(g)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