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K1=10−3.81
[Ag(NH3)]+ Ag++NH3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_______
2 . 资料显示,可以将氧化为。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氧化性几乎相同。
将等体积的溶液加入到n铜粉和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Ⅰ0.01极少量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0.1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4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基态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蓝色)或(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i.步骤a除去的原理是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实验Ⅲ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a物质为___________,b试剂为___________
   
3 . 已知为可逆反应,某小组设计实验测定该反应平衡常数并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配制溶液和溶液。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量筒和_______。(从下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常温下,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资料卡片
ⅰ.
ⅱ.为9~l1.5条件下和磺基水杨酸生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可以通过测定吸光度得知其浓度。
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过滤得澄清滤液。(忽略反应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①甲同学通过测定滤液中浓度测得K。取滤液,用标准溶液滴定滤液中,至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V的计算式表示)
②乙同学通过测定滤液中浓度测得K。取滤液,加入磺基水杨酸溶液,加入为9~11.5的缓冲溶液,测定吸光度。测得溶液中浓度为,则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c的计算式表示)
(3)该小组进一步研究常温下稀释对该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
溶液和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平衡时浓度,记录数据。
序号
1010
2ab
______________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用含的不等式表示),该关系可以作为判断稀释对该平衡移动方向影响的证据。
2023-02-13更新 | 1468次组卷 | 3卷引用:化学(广东卷02)-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氯亚铂酸钾是合成绝大部分二价铂化合物的原料,广泛应用于电镀、医药中间体、催化剂前驱体等的制备。
已知:
氯亚铂酸钾(K2PtCl4)水溶性可溶 10 g/L(20℃)、不溶于乙醇、受热分解。
氯铂酸钾(K2PtCl6)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
氯铂酸(H2PtCl6)110℃时部分分解,150℃开始生成金属铂。
亚硝酸钾(KNO2)有一定还原性,还原性:KNO2弱于K2C2O4
亚硝酸(HNO2)弱酸、不稳定、易分解。
利用Pt废料制备氯亚铂酸钾,流程如下:

(1)以下操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步骤①中王水可以用浓硫酸代替
B.步骤②利用硝酸的易挥发性,适合加强热
C.步骤③加入KCl能促进K2PtCl6晶体析出
D.步骤④用还原剂K2C2O4代替更好

(2)关于实验步骤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步骤⑤利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的不稳定性
B.步骤⑥用正离子树脂交换是指的交换
C.步骤⑦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经蒸发能除去HCl

(3)步骤④发生时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4)步骤⑦得到的溶液中含和HCl,为了进一步得到晶体,需进一步蒸发浓缩(温度75℃附近)、冷却结晶、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氯亚铂酸钾()成品。
①蒸发浓缩需要控制温度75℃附近的原因___________
②洗涤操作中,用乙醇洗涤相比于用蒸馏水洗涤的优势是___________
A.减小固体的溶解损失
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
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快速干燥
③实验室进行以上步骤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

A.                    B.                    C.                          D.

④步骤⑤已经得到含K2PtCl4的溶液,为什么需要再次进行步骤⑥⑦?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应用(CO2催化加氢规模化生产甲醇是综合利用(CO2,实现“碳达峰”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甲醇的反应   ,需通过以下两步实现:
I.      
II.   
(1)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相对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___________,反应是快反应___________(填“Ⅰ”或“Ⅱ”)
(2)若   ,下列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0℃B.70℃C.150℃D.280°C

(3)已知反应,在540K下,按初始投料,得到不同压强条件下H2的平衡转化率关系图:

①a、b、c各曲线所表示的投料比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②N点在b曲线上,540K时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MPa)-2(用平衡分压计算)。
(4)恒压下,分别向无分子筛膜和有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H?O)的两个同体积容器中通入1mol CO2和3mol H2,温度相同时,有分子筛膜的容器中甲醇的产率大于无分子筛膜的原因为___________
(5)通过设计燃料电池,可以将甲醇中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甲醇在电极上反应,产生碳氧化物COx。请写出燃料电池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