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K1=10−3.81
[Ag(NH3)]+ Ag++NH3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_______
2 . 资料显示,I2-KI溶液可以清洗银镜。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银镜在I2-KI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已知:I2微溶于水,易溶于KI溶液,并发生反应I2+II(棕色),I2和I氧化性几乎相同;[Ag(S2O3)2]3−在水溶液中无色。
探究1:I2-KI溶液(向1mol·L−1KI溶液中加入I2至饱和)溶解银镜
【实验i】

(1)黄色固体转化为无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能证明②中Ag已全部反应、未被包裹在黄色固体内的实验证据是_____
探究2:I2-KI溶液能快速溶解银镜的原因
【实验ii~iv】向附着银镜的试管中加入相应试剂至浸没银镜,记录如下:
序号加入试剂实验现象
ⅰi4mL饱和碘水(向水中加入I2至饱和,下同)和少量紫黑色I2固体30min后,银镜少部分溶解,溶液棕黄色变浅;放置24h后,与紫黑色固体接触部分银镜消失,紫黑色固体表面上有黄色固体,上层溶液接近无色;搅拌后,银镜继续溶解
ⅱi4mL饱和碘水和0.66gKI固体(溶液中KI约1mol·L−1)15min后银镜部分溶解,溶液棕黄色变浅;放置24h后,试管壁上仍有未溶解的银镜,溶液无色
iv4mL1mol·L−1KI溶液放置24h,银镜不溶解,溶液无明显变化
(3)ⅰi中,搅拌后银镜继续溶解的原因是_____
(4)由i、iii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5)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
探究3:I的作用
【实验v】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左图搭好装置,接通电路,检流计指针向
右微弱偏转,检流计读数为amA;
2.向石墨电极附近滴加饱和碘水,指针继续向
右偏转,检流计读数为bmA(b>a);
3.向左侧烧杯中加入_____,指针继续向右偏转,检流计读数cmA(c>b),有_____生成。
说明:本实验中,检流计读数越大,说明氧化剂氧化性(或还原剂还原性)越强。
(6)步骤1接通电路后,正极的电极反应物为_____
(7)补全步骤3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
(8)综合上述探究,从反应速率和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i中I2-KI溶液能快速全部溶解银镜的原因:_____
2024-04-15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海淀区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化学试卷
3 . 资料表明Co2+还原性很弱,某小组同学为实现,进行如下探究。
(1)理论分析:氧化半反应一般很难发生。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看,降低c(Co3+)或_______均能促进Co2+失电子,提高其还原性。
【实验】①

已知:ⅰ.
ⅱ.HNO2不稳定,易分解:
(2)②是①的对照实验,目的是_______
(3)经检验,橙红色溶液中存在。经分析,①中能实现的原因是Co3+形成配离子,且的氧化性被提高。
a.解释Co3+能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因:_______
b.结合还原半反应解释的氧化性被提高的原因:_______
【实验Ⅱ】


已知:Co(OH)2 (粉红色)和Co(OH)3 (棕黑色)的Ksp分别是10-14.2和10-43.8
(4)对比③④可知,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性:Co(OH)2_______ Co2+ (填“>”或“<”)。
(5)分析④中能实现的原因:
a.该条件下,Co2+的还原性同时受“c(Co3+)降低”和“c(Co2+)降低”的影响,前者影响更_______(填“大”或“小”)。
b.当c(Co2+):c(Co3+)>1014时,Co2+能被Cl2氧化。结合Ksp计算,④中通入少量Cl2后溶液c(Co2+):c(Co3+)=_______,因此能实现转化。
(6)实验启示:通常情况下,为促进低价金属阳离子向高价转化,可将高价阳离子转化为______________
2024-03-29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资料显示,可以将氧化为。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氧化性几乎相同。
将等体积的溶液加入到n铜粉和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Ⅰ0.01极少量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0.1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4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基态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蓝色)或(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i.步骤a除去的原理是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实验Ⅲ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a物质为___________,b试剂为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A和稀硫酸混合产生浅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表现氧化性,表现还原性
B向酸性溶液中滴加乙苯,溶液褪色乙苯的苯环中含有碳碳双键
CAg与HI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AgI,促进Ag和H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AgI和
D溶液中加入铜粉,溶液变蓝色氧化性:和Cu发生置换反应
A.AB.BC.CD.D
2024-01-05更新 | 9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理综试题(一)

6 . 某实验小组依据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探究pH对氧化性的影响。测得电压与pH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pH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B.pH=0.68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C.pH>0.68时,氧化性D.pH=5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7 . 以银精矿(主要成分为Ag2S、FeS2、ZnS)为原料采用“预氧化湿法提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酸性环境下,有较强的氧化性,被还原为Cl-
(1)“分离转化”时,为提高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转化为AgCl和S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若不加KClO3,直接加氯化物,依据反应,能否实现此反应较完全转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滤液1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在整个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浸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分离转化”时,除上述方法外也可以使用过量FeCl3、HCl和的混合液作为浸出剂,将Ag2S中的银以形式浸出,建立化学平衡状态。请解释浸出剂中、H⁺的作用___________
(6)还原过程中所用的N2H4,分子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构象——顺式和反式,沿N—N键轴方向的投影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反式,(b)为顺式。测得分子极性很大,说明它具有___________构象(填“反式”或“顺式”)。

8 . 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原子核外有____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写出其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液溴的保存通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A.的氧化性B.的熔点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D.HCl、HBr、HI的酸性
(3)反应生成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消耗,放热44.5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已知:的熔点为1040℃,在178℃升华。从物质结构的角度解释两者熔点相差较大的原因:_______
(5)HClO有很好的杀菌消毒效果。为增强氯水的杀菌能力,可以用饱和氯水与小苏打反应来达到目的,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
(6)下列从海洋中提取或提纯物质的生产或实验流程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海盐提纯:
b.海水提镁:
c.海带提碘:
d.海水提溴:
9 . 一种从含砷废水[砷主要以亚砷酸(H3AsO3)形式存在]中回收砷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I.As2S3+6NaOH=Na3AsO3+Na3AsS3+3H2O
II.As2S3(s)+3S2-(aq)2AsS(aq)
III.砷酸(H3AsO4)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能被氢碘酸等还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s2S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沉砷”过程中FeS可以用过量的Na2S代替
C.用氧气进行“氧化脱硫”涉及离子方程式AsS+2O2=AsO+3S↓
D.能用氢碘酸、淀粉溶液检验还原后溶液中是否仍存在砷酸
10 . 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图实验:

已知:①Cr2O(aq)(橙色)+H2O(l)2CrO(aq)(黄色)+2H+(aq)H1=+13.8kJ•mol-1
②+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墨绿色。
(1)对比试管c和b,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
(2)对比试管a和b,发现a中溶液橙色比b的更深,请用平衡移动理论分析原因: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若pH增大,则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中滴加KI溶液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过量稀H2SO4溶液变成墨绿色,由此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____CrO(填“大于”,“小于”,“不确定”);
(5)电解法处理:工业上处理含Cr2O离子的酸性废水,用石墨为电极进行电解,将Cr2O离子还原为可溶性Cr3+。则Cr2O离子在___极(填“阴”或“阳”)放电,写出Cr2O放电的电极反应式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