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硫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和分子结构不同,单质硫S8环状分子的结构如图。隔绝空气,717.6K时硫变为蒸气,蒸气中存在3S84S66S412S2,温度越高,蒸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3S84S66S412S2H<0
B.S8分子中,原子数与共价键数之比为1:2
C.S8分子中S-S-S的键角为109°28′
D.S8、S6、S4、S2互为同素异形体,其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
2024-03-21更新 | 57次组卷 | 5卷引用:清单02 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点清单)(讲+练)-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2 . 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电离平衡常数K 值只与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浓度______
由于电离是______的,所以电离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023-07-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3.1.2水的电离平衡 课前
3 .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
D.将水加热,Kw增大,pH减小
2023-07-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3.1.2水的电离平衡 课前
4 . 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mA(g)+nB(g)pC(g),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1)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________,平衡移动方向是________方向。
(2)图②表示的温度变化是________,平衡移动方向是________方向。
(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023-07-1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3.2温度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变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1)改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通过分析以下两个反应,总结出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
①N2(g)+3H2(g)2NH3(g)
化学平衡常数K1_______,升温化学平衡向逆向移动,K1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ΔH____0(填“>”或“<”,下同)。
②CO2(g)+H2(g)CO(g)+H2O(g)
化学平衡常数K2________,升温化学平衡向正向移动,K2________,ΔH________0。
(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①升高温度:K值增大→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K值减小→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②降低温度:K值增大→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K值减小→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2023-07-15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3.2温度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前
6 .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什么规律?提示: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_________
2023-07-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3.2温度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前
7 . 探究外界条件变化化学平衡的影响。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3 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1)若增大N2的浓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达新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________
(2)若升高温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达新平衡时的温度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________
(3)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达新平衡时的压强与改变时相比较,其变化是________
8 . 实验探究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步骤①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CoCl2晶体,加入浓盐酸使其全部溶解;
②加水至溶液呈紫色;
③将上述溶液分别装于三支试管中,分别置于热水、冰水和室温下
实验现象室温下试管内液体呈________;热水中试管内液体呈________,冰水中试管内液体呈________
结论(平衡移动的方向)室温平衡________,温度升高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即吸热方向),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即放热方向)
2023-07-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3.2温度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前
9 . “先拐先平”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1)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2)[仍以aA(g)+bB(g) cC(g)为例]。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温度T1、T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温度升高,C%(C的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___________移动,正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
(2)图2中,压强p1、p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压强增大,C%(C的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___________移动,a+b___________c。
2023-07-15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2.3.3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课前
10 . 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1)T2___________T1,温度升高,平衡___________移动,正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
   
(2)p2___________p1,压强增大,A(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说明正反应是___________的反应。

(3)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平衡___________移动,但反应速率a___________b,故a可能___________;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的可逆反应,a也可能是___________
   
2023-07-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3.3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课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