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原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某小组探究在盐酸中分别与铜单质和铜离子的反应,从改变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浓度的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I.探究在盐酸中与的反应
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将通入溶液。通一段时间,C中无明显现象;打开活塞b,加入一定体积浓盐酸后,持续通入,C中溶液变棕黄色。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为除去中含有的少量硫酸酸雾,并观察气流速率,B中盛放试剂X是___________。装置C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资料:CuCl难溶于水,在浓盐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uCl(白色)。补充实验证实棕黄色溶液中含,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
(3)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过程(即两个半反应),溶液反应生成的过程可分为下面两个半反应:
氧化反应:___________;还原反应:
根据还原反应式,分析加入浓盐酸前后实验现象有差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综上分析,在盐酸中与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可知,还原反应中,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
II.探究在盐酸中与Cu单质的反应
将装置C中溶液替换成Cu片和溶液,重复上述操作。未加浓盐酸之前,无明显现象。加浓盐酸之后,溶液变为棕黄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5)经检验黑色固体是在盐酸中与Cu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铜单质还原性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装置图试剂Y电压表
i

溶液指针几乎不偏转
iia指针明显偏转
iiia+b指针偏转幅度更大
实验ii中,Cu片附近溶液变棕黄色。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综合上述实验可知:氧化反应中,降低生成物浓度,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024-04-2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1841年美国学者Fremy首次合成了,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氧化剂”。某小组拟制备,并探究其性质。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7.4g,的溶解度为11.1g。
实验(一)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甲装置中副产物为氯化钾,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完毕后,对甲装置中混合液进行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实验(二)探究性质及应用。
取10g草酸溶于40mL水中,加入粉末,充分混合,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产生黑色固体。将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经测定所得气体中还含有
(3)实验完毕后,将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固体,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黑色固体的成分,当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后,测得浓硫酸质量净增bg,当等于___________(用最简分数比表示)时,黑色固体为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一定浓度的稳定性(用浓度表示)与pH关系如图,其消毒效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①根据稳定性与pH关系图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
②在相同条件下,作消毒剂最佳温度是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可知,溶液呈紫红色,为探究的电位相对大小,设计如下方案。(已知:电位一般指“电势”,用“”表示。氧化剂的电位是衡量其氧化性强度主要参数,电位越高,对应2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方案1:在溶液中加过量的粉末,溶液呈紫红色。
方案2:如图所示,关闭K时,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铂极产生红褐色物质,石墨极附近无色溶液变紫红色。

方案___________(填“1”或“2”)能证明,石墨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023-11-26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T15-实验综合题
3 . 由W、X、Y、Z四种金属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装置

现象金属W不断溶解Y的质量增加W上有气体产生
A.装置甲中W作原电池负极
B.装置乙中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C.装置丙中电流由Z流向W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2023-03-12更新 | 1175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4 . 某小组同学利用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某温度下,
溶液和溶液混合,得到悬浊液,后续实验如下.

序号

后续实验操作

现象或解释

取少量悬浊液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其体积忽略不计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________(同上)
取少量悬浊液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原滤液中________(不用化简)
观察到滤液中出现黄色浑浊,可验证滤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
取少量悬浊液于试管中①先滴加几滴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
②再滴加几滴溶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1)填写上表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步骤ⅲ-①可推知沉淀转化的规律:对于组成形式相同的沉淀,小的沉淀转化为更小的沉淀________(填“容易实现”“难以实现”)。
(3)步骤ⅲ-②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列数式,不用化简);通过估算判断此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填“基本完全”“基本不反应”或“可逆”)。
II.根据有一定的氧化性、有一定的还原性,猜想溶液和溶液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装置(a、b均为石墨)如图所示。

(4)当闭合K后,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b极附近溶液变蓝。
①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②每当有转移时,理论上a极板质量增加________g。
(5)对比实验I与II,溶液与溶液混合条件下,只得到沉淀,却未观察到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现象.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解释此实验事实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23-02-23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Ⅰ.如图所示,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研细的晶体。将此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晶体,并用玻璃棒快速搅拌。

(1)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除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及反应混合物呈糊状以外,还有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实验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的原因是________
Ⅱ.
(4)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B.。判断上述两个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
(5)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中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____乙(填“>”“<”或“=”)。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6)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一液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下,则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C为电极,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工作时消耗,则电路中通过___________mol电子。
(8)请设计一个简单原电池,证明氧化性,则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023-04-26更新 | 4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6 . 已知X、Y、Z、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元素基态原子K层电子有1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第二能层的最高能级不同轨道上都有电子,且仅有1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原子次外层最高能级电子排布式为的3d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请用化学用语或相关叙述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处于周期表五个区中的_______区。
(2)Y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3)X、Y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与X属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5)关于Q元素:
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②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6)为探究Fe、Cu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①方案1:将外形相同的Fe片和Cu片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写出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方案2:利用Fe片、Cu片、稀硫酸、导线等设计原电池。
ⅰ.在方框中补全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并标注电极材料、电极名称和电解质溶液_______

ⅱ.该原电池工作时,能证明Fe比Cu金属活动性强的现象为_______
ⅲ.写出正极反应式:_______
③结合已有知识,请设计不同于上述的实验方案。所需试剂有_______。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023-02-1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
7 . 与硫酸反应的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
现象表面有大量无色气泡表面产生少量气泡后迅速停止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表面有大量气泡,表面有少量气泡
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A.I中体现了硫酸具有还原性
B.取出II中铁棒放入I中会立即产生气泡
C.I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IV中为原电池装置,负极反应式:
2021-11-18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回答下列问题: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
(2)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图Ⅰ、图Ⅱ中除连接的铜棒不同外,其他均相同),有关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
B.图Ⅰ和图Ⅱ中温度计的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
C.图Ⅰ和图Ⅱ的气泡均产生于锌棒表面
D.图Ⅱ中产生气体的速度比Ⅰ快
(3)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①装置甲中放电时氢离子向_______(填“镁片”或“铝片”)移动。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②装置乙中铝片为_______极,写出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③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时,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由此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依据该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2021-05-10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芦台一中、静海一中、蓟州一中、杨村一中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9 . 硝酸是氧化性酸,其本质是NO有氧化性,某课外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列有关NO氧化性的探究(实验均在通风橱中完成)。
实验装置编号溶液X实验现象
实验Ⅰ6mol·L-1稀硝酸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体,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实验Ⅱ15mol·L-1浓硝酸电流计指针先向右偏转,很快又偏向左边,铝片和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1)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实验Ⅰ中,铝片作___(填“正”或“负”)极。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实验Ⅱ中电流计指针先偏向右边后偏向左边的原因是___
查阅资料:活泼金属与1mol·L-1稀硝酸反应有H2和NH生成,NH生成的原理是产生H2的过程中NO被还原。
(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Ⅲ:溶液X为1mol·L-1稀硝酸溶液,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反应后的溶液中含NH。生成NH的电极发生的反应是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5)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NO的氧化性,进行实验Ⅳ(如图):

①观察到A中有NH3生成,B中无明显现象。A、B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
②A中生成NH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2021-05-01更新 | 5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文献表明:相同条件下,草酸根()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某研究性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i.无水氯化铁在300℃以上升华,遇潮湿空气极易潮解
ii.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FeC2O4·2H2O为黄色固体,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iii.配合物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常数K来衡量,如Cu2++4NH3=[Cu(NH3)4]2+,其稳定常数表达式为:K=,已知K[Fe(C2O4)3]3-=1020,K[Fe(SCN)3]=2×103
(实验1)用以下装置制取无水氯化铁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
(2)欲制得纯净的FeCl3,实验过程中点燃装置F处酒精灯的时机是_____
(3)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按气流方向,用大写字母表示)。
(实验2)通过Fe3+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的还原性强弱。
操作现象
在避光处,向10mL0.5mol∙L-1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mol∙L-1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得到 亮绿色溶液和亮绿色晶体
(4)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含有+3价的铁元素。其原因是___
(5)经检验,亮绿色晶体为K3[Fe(C2O4)3]·3H2O。设计实验,确认实验2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
(6)取实验2中的亮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C2O4)3]3-FeC2O4↓+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又设计以下装置直接比较Fe2+的还原性强弱,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描述达到预期目的可能产生的现象:____
2021-04-04更新 | 104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塘沽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统练一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