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我国科研人员将单独脱除SO2的反应与H2O2的制备反应相结合,实现协同转化。
①单独制备H2O2:2H2O+O2=2H2O2,不能自发进行
②单独脱除SO2:4OH-+2SO2+O2=2SO+2H2O,能自发进行协同转化装置如图所示,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的H2O解离为OH-和H+,并向两极迁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区域存在反应为SO2+2OH-=+H2O
B.双极膜中间层的H2O的解离可不断提供OH-和H+,故不需要补加H2SO4
C.协同转化总反应为SO2+O2+2NaOH=H2O2+Na2SO4
D.当正极生成1molH2O2时,负极区域的溶液质量增重64g
2 . 有人设想利用电化学原理制备少量硫酸和绿色硝化剂N2O5,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甲池为电解池,乙池为原电池
B.N2O5在c极上产生,c极的电极反应为N2O4-2e-+H2O=N2O5+2H+
C.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SO2-2e-+2H2O=+4H+
D.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N2O5和1molH2SO4
3 .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A为生物燃料电池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③放电过程中,_______极区向_______极区迁移(填“正”或“负”)。
(2)用阴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的浓度制备纳米。反应为,装置如图。


①电解时_______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_______极移动。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③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为电极材料,可选用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作电解液。总反应方程式为。放电时该电池“吸入”
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可选用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作电解液的理由是_______
2022-01-15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项04 原电池与电解池-【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4 . 盐酸羟胺(NH3OHCl)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和显像剂,其化学性质类似NH4Cl。工业上主要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制备。其电池装置中含Fe的催化电极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Pt电极是正极
B.图2中,A为H+和e-,B为NH3OH+
C.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LNO(标准状况下),左室溶液质量增加3.3g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区溶液的pH均下降
5 . 用石墨烯锂硫电池电解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电解池两极材料分别为和石墨,工作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是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流动的方向:
C.正极可发生反应:
D.锂电极减重时,则电路中转移电子
6 . 氧化还原反应可拆分为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某小组同学从“半反应”的角度探究反应规律。
(1)已知:IO+I-→I2的转化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
①该转化的还原半反应是2IO+10e-+12H+=I2+6H2O,则相应的氧化半反应是_______
②分析上述还原半反应可知:增大c(H+)可促进IO得到电子,使其_______性增强,进而与I-发生反应
(2)探究Cu与浓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①有同学认为Cu与浓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其依据是_______
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硫酸与浓盐酸中c(H+)接近]。
装置序号试管内药品现象
浓盐酸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Cu粉+硫酸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Cu粉+浓盐酸24小时后气球变鼓
②甲是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_______的干扰。
③a.丙中气球变鼓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b.经检测,丙中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uCl4]3-。从氧化还原性的角度分析丙中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_______
(3)探究以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产生电流,左侧Ag电极表面有Ag析出。右侧Ag电极周围生成AgCl。
①该装置中右侧Ag电极作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对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反应类型进行分析,谈谈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_______
2022-04-04更新 | 37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变式题(实验综合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