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某兴趣小组探究电镀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准备。
(1)用固体配制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E.

(2)用热纯碱溶液清洗钢制镀件表面的油污,热纯碱溶液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___
Ⅱ.探究银离子对镀层的影响。
【提出猜想】
镀层外观与浓度有关。
【查阅资料】
络合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现象
a

溶液(含少量)
阴极表面有疏松的黑色物质生成并伴随有无色气泡,一段时间后,取阴极区电解质溶液于试管,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b

与过量混合(含少量)
阴极表面有光亮、致密的银白色物质生成,仍然有少量无色气泡。一段时间后,取少量阴极区溶液于试管,滴加溶液,溶液不变红。
【问题讨论】
(3)实验a中,溶液变红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氧化性:)。
(4)①实验a、b的阴极都伴随有气泡,其原因是___________(写电极反应式)。
②实验b比实验a产生的镀层光亮、致密,其原理是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实验b中平衡不移动,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浓度很小时,银镀层光亮、致密。
Ⅲ.探究温度、含量对镀层的影响。
表1:其他条件不变,与溶液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含量对镀层外观的影响。
含量()镀层外观表象
10镀层模糊,无光泽
25镀层呈雾状,光泽不足
50镀层光亮、致密
表2: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对镀层外观的影响。
温度/镀层外观表象
25光亮
35光亮
40光亮
55光亮不均匀

(5)表1中含量为时,镀层模糊、无光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表2中温度为时镀层光亮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Ⅳ.探究新配方电镀银。
由于电镀液使用氰化钾,在电镀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以及废液含剧毒的氰化物,不符合环境要求。由溶液和溶液组成电镀液也可以得到光亮、致密的镀层。
(6)使用新配方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理是___________。已知:
2024-04-16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5月猜题(一)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2 . 某小组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SO2和AgNO3溶液反应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Ag+能与NH3·H2O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Ag(NH3)2]+
实验(一):制备SO2并完成SO2和AgNO3溶液反应。
已知:常温下,实验室用70%浓硫酸与亚硫酸钠粉末反应制备SO2

实验中,硝酸银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过滤得到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
(1)制备SO2的发生装置宜选择___________(填标号)。
A.B.C.D.
(2)饱和NaHS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灰白色沉淀A的成分。
步骤1:向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浓氨水,灰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得到灰黑色浊液。
步骤2: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3)经检验,灰黑色浊液中的固体是银单质,则每生成1 mol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灰白色沉淀A与浓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三):探究无色溶液B的成分。
已知:AgCl溶于浓盐酸生成[AgCl2]-
操作与现象:
将无色溶液B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3溶液,试管中无沉淀产生。
(5)补充实验:向0.1 mol •L-1的AgNO3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推知,无色溶液B中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Ag+
(6)经检验发现此溶液中含有[Ag(SO3)2]3-,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向溶液B中滴加浓盐酸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 ___________
(7)取少量无色溶液B,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同学认为是由于空气中的O2参与了反应,设计实验探究该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
(8)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出SO2与AgNO3溶液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由此推知:Fe3+和SO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2Fe3++3SO+6H2O=2Fe(OH)3↓+3H2SO3,另一种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22-06-06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高三理科综合考试化学试题
3 .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原料,实验室制备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Co(NH3)6]Cl3在水中电离为[Co(NH3)6]3+和Cl,[Co(NH3)6]Cl3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02047
溶解度(g)4.266.9612.74

(1)第①步需在煮沸NH4Cl溶液中加入研细的CoCl2·6H2O晶体,加热煮沸与研细的目的是__
(2)实验室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1为   _________[Co(NH3)6]Cl3溶液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_____
(4)现称取0.2675g[Co(NH3)6]Cl3(相对分子质量为267.5),在A中发生如下反应:[Co(NH3)6]Cl3+3NaOHCo(OH)3↓+6NH3↑+3NaCl(装置见右下图),C中装0.5000mol·L-1的盐酸25.00mL,D中装有冰水。加热烧瓶,使NH3完全逸出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导管下端外壁上粘附的酸液于C中,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0.5000mol·L-1的NaOH滴定。

已知:
①当滴定到终点时,共需消耗NaOH溶液___mL(准确到0.01mL)。
②当用上述原理测定某[Co(NH3)x]Cl3晶体中x值,实验过程中未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导管下端内外壁上粘附的酸液于C中,则x值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