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上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
(2)图Ⅲ所示实验能够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
2 . 甲同学通过查询资料知道,一定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时,可得到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氮气三种气体。该同学用下列仪器组装装置来直接验证有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生成并制取氮化镁 (假设实验中每步转化均是完全的) 。查阅文献得知:
①二氧化氮沸点为21.1   ℃、熔点为-11 ℃,一氧化氮沸点为-151 ℃、熔点为-164 ℃;
②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③氮化镁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实验中先打开开关K,通过导管向装置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所选用的仪器的正确连接方式是A→____________→E,确定还原产物中有二氧化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要多次使用装置F,第二次使用F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D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C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试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在A中开始反应时,马上点燃B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后通过测试发现B处的产品纯度不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一种实验方案,验证镁与硝酸反应时确实有氮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溶液的反应(实验前先通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产生
B.装置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未发生反应
C.装置丙中注入,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乙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装置丁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丙
4 . 某化学课外小组在制备Fe(OH)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褐色。该小组同学对产生灰绿色沉淀的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
Ⅰ.甲同学猜测灰绿色沉淀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设计并完成实验1和实验2。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向2mL 0.1mol•L1FeSO4溶液中滴0.1mol•L1NaOH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C溶液)液面上方出现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为灰绿色,长时间后变为红褐色

实验2

取实验1中少量灰绿色沉淀,洗净后加盐酸溶解,分成两份。①中加入试剂a,②中加入试剂b①中出现蓝色沉淀,②中溶液未变成红色
(1)实验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1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是利用该物质的_____性。
(3)实验2中加入的试剂a为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溶液,试剂b为_____溶液。实验2的现象说明甲同学的猜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Ⅱ.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猜测灰绿色可能是Fe(OH)2吸附Fe2+引起的,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实验5。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3

向10mL 4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FeSO4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素C溶液)液面上方产生白色沉淀(带有较多灰绿色)。沉淀下沉后,部分灰绿色沉淀变为白色

实验4

向10mL 8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mol•L1FeSO4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素C溶液)液面上方产生白色沉淀(无灰绿色)。沉淀下沉后,仍为白色

实验5

取实验4中白色沉淀,洗净后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_____

(4)依据乙同学的猜测,实验4中沉淀无灰绿色的原因为_____
(5)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5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了乙同学猜测的正确性,则实验5的实验现象可能为_____
Ⅲ.该小组同学发现当溶液中存在Fe3+或溶解较多O2时,白色沉淀更容易变成灰绿色。经过再次查阅资料得知当沉淀形成时,若得到的沉淀单一,则沉淀结构均匀,也紧密:若有杂质固体存在时,得到的沉淀便不够紧密,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会更大。因此,当Fe(OH)2沉淀中混有Fe(OH)3时,沉淀不够紧密,与溶液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吸附Fe2+
(6)根据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制备Fe(OH)2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的适宜的条件和操作为_____,并除去溶液中的Fe3+和溶解O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再从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加热铜丝。
   
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的变化现象________
(2)U形管中溶液的颜色_____,说明有__________生成。
(3)铜丝的变化现象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生成;若去掉后面的装置,简述检验气体的方法____
(4)若a g钠与b mL水完全反应,则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019-08-31更新 | 528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黎平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按图中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容器中的现象。
(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容器中开始反应:①实验中B容器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B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a,使A容器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②B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2-18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育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第Ⅶ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装置D的玻璃管中①②③④处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NaOH浓溶液和品红溶液的棉球。

(1)写出装置B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如下原理: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依据该原理需要选择A、B、C装置中的________装置制取氯气。
(3)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装置D的________(填“X”或“Y”)导管,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处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根据①②两处棉球颜色的变化得出结论:Cl、Br、I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上述实验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
8 . 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

请回答:
(1)实验室用铜和浓硫酸共热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当观察到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时,①中的现象是_____
(3)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
(4)①、②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2010·全国·高考真题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溶液吸收。
2016-12-09更新 | 5749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4届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校上学期期末联合统考理综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