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研究小组探究与水反应。取粉末加入到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

ⅰ.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ⅱ.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褪色

ⅰ.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

ⅱ.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②中现象ⅰ可知,与水反应有生成
B.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
C.由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
D.向①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2023-12-15更新 | 1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由②中的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2022-06-29更新 | 3788次组卷 | 82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题
3 . 化学小组实验探究FeCl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
已知:Fe2S3是一种固体黑色粉末;FeS为黑色难溶于水固体;硫单质为黄色固体;(空气中氧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1)提出假设
假设1:FeCl3与Na2S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黑色Fe2S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___
假设2:Fe3+具有氧化性,S2可能具有还原性,Fe3+与S2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色的硫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Fe3++S2=2Fe2++S↓。(如果S2过量,生成的Fe2+与S2-可以继续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淀)
(2)设计方案
方案1:向2mL氯化铁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硫化钠饱和溶液(FeCl3过量)
方案2:向2mL硫化钠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氯化铁饱和溶液(Na2S过量)
(3)收集证据
方案1实验现象:开始生成的黑色沉淀逐渐消失,试管底部沉积少量淡黄色沉淀(经检验为硫单质)。
方案2实验现象:试管底部沉积大量的黑色沉淀。
(2)分析解释
①证明Fe3+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
②理论分析确认方案2中生成的黑色沉淀有Fe2S3,进一步实验发现方案2中生成的黑色沉淀中还有硫单质,该小组结合相关知识确认黑色沉淀中也有FeS,简述确认依据___
③该小组讨论后认为:方案1中黑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Fe2S3、FeS沉淀中负二价的硫元素被溶液中过量的Fe3+氧化所致,并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将方案2中的沉淀过滤、洗涤,加入___,黑色沉淀逐步转变成淡黄色的硫沉淀。
(3)形成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化学反应的发生和___有关。
2021-10-22更新 | 5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研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I

实验II

      
请回答:
(1)实验I中湿棉花的作用是___
(2)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甲同学观察到实验I中持续产生肥皂泡,实验Ⅱ中溶液B呈现红色。说明溶液A中含有Fe3+
(3)乙同学观察到实验I中持续产生肥皂泡,但实验Ⅱ中溶液B未呈现红色。溶液B未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此时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同学为研究有机物的官能团以及化学键的活性,完成下列对比实验。
实验I实验II
实验方案与
现象
(1)实验I、实验II使用到的两种有机物的关系是_______
(2)实验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对比分析实验I和实验II,从结构角度解释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_______
(4)该小组同学欲验证,进一步探究有机化合物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完成下表实验,请将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①将过量CH4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②向盛有2mL甲苯的试管中加入5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力振荡,静置_______
_______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实验结论:_______
6 . 某同学为研究浓硝酸与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Ⅰ.取1支试管,加入浓硝酸,滴加5滴溶液溶液立即变红
Ⅱ.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突然剧烈反应,红色迅速褪去,放出大量红棕色气体
Ⅲ. 将Ⅱ中的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资料:能被氧化为迅速聚合为红色的
(1)中,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价和-3价,则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Ⅰ中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
(3)研究的最终转化产物。
①取少量Ⅱ中试管内的溶液,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元素的转化产物是
②经检验Ⅱ中“红棕色气体”含有,但不能说明一定是元素的转化产物,原因是_______
③Ⅲ中,转化为,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④将Ⅲ中沉淀过滤、洗涤,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溶液,不褪色。证明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
综合上述实验,的最终转化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
(4)Ⅱ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突然剧烈反应”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1-07-10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7 .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气密性已检查),对比通入浓、稀硝酸的现象,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滴加浓硝酸前需先通入,目的是_______
(4)滴加浓硝酸后,当③中为稀硝酸时,其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当③中为浓硝酸时,其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8 . 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外拉铜丝可终止反应
B.中品红溶液褪色,中石蕊溶液变红
C.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
D.为确认生成,向试管中加水,观察颜色
9 . 为了探究铁与水的反应。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虚线框处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
B.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甲,试管中是灼热的铜丝
C.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乙,试管中是灼热的表面覆盖氧化铜的铜丝
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2021-05-06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在做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发现产生黑色固体。于是他们对黑色固体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I.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
II.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III.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1)步骤II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
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现象,再滴加K4[Fe(CN)6]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___________
(3)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现象
1.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2.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3.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①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___________性。
②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④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
(4)以上实验说明,黑色沉淀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沉淀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将黑色沉淀放入足量浓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后,黑色沉淀完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其中Cu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1-04-05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第一〇一中学怀柔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